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總網"中庸"實爲古代的一個倒裝辭,它和楚辭"天問"就是"問天",周易"文言"就是"言文"~1一樣,照後來的說法就是"庸中",也就是"用中"(庸字古代解作用,見說文,詳後)。"中"是"中和"的意思。不是折中於二端之間的意思。中和的意思,可從卦圖親切體會(詳圖七)。"庸"字解作用,是從"用庚"(不是"庚用",見說文)會意,是個會意字;不是舊說的形聲字。由原有的"用"再加個"庚"字,來表明它是個專門性的用——和普通的"用"有別。原來它從  相似文献   

2.
進入21世紀,我們處在一個壓力明顯增長的時代.歷史學界面對着創新的挑戰,出現了許多新的探索和嘗試,"數字人文"是其中重要的路徑之一.這些年來,學者根據各自不同的硏究實踐,提出過多方面的建議與質疑,體現出對於"數字人文"走向的高度關注. 一 新的學術活力 最近二三十年來,海內外人文領域、信息領域的諸多學者持續貢獻心血與精...  相似文献   

3.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4.
日、月二字的神话内涵□孟宪明日、月二字,应该说是中国文字学解释最早、释意最确的两个字。《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日,实也。太阴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古文象形。月,阙也。太阳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清代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  相似文献   

5.
經過前面兩節的討論,我們已可清楚地見到,在傳統文化中,婦女之寫作原是處在一個極為弱勢的地位.首先,作為一個女子,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與男子一樣受同等教育之機會,即使幸而接受了教育,具有了寫作的能力,但是在以士人文化為中心的言志之詩的寫作中,婦女既根本不可能具有任何修、齊、冶、平的高遠志意,則其所寫的詩篇,自然就處在了弱勢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詩詞對仗修辭用例及樂府舊題之傳統爲根據,主張李白《將進酒》詩題中的"將"字讀'"jiāng"而不讀"qiāng"。并指出樂府舊題《將進酒》的傳統来自《詩經·小雅》,言朝會進酒、燕樂嘉賓,且以濡首荒志、醉酒敗德爲戒。郭茂倩《樂府詩集》"將進酒"解題及逯欽立《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將進酒"古辭釋羲,皆需重新檢討。本文還討論了李白《將進酒》一詩的文本歧異狀態,指出該詩在敦煌殘卷伯2567、《河岳英靈集》及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中的文本形態,呈現出一個不斷升鈒修改的過程。該詩背離了樂府舊题《將進酒》的老傳統,但却開創了一個新傳統,是樂府文學史上典型的"别子爲宗"現象。  相似文献   

7.
滕固(1901-1941年),字若渠,生於江蘇寶山,1918年畢業於上海圖畫美術專科學校;1919年秋東渡日本,1920年春人東京私立東洋大學學習①,1924年畢業回國;1930年赴歐洲,後入柏林大學攻讀美術史,1932年獲博土學位.其回國後曾任行政院參事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常務委員等,1938年出任國立藝專校長.不過,早在去日本留學之前他就對美術史研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梁啓超的影響有關.  相似文献   

8.
錢恂早年相繼随同薛福成、許景澄、龔照瑗出使歐洲,後經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奏調回國,時間是在1895年。他在張之洞幕府的第一份差使爲江南自强軍洋操提調。1899年初,錢恂被任命爲湖北游日學生監督,這背後有强烈的日本方面的推動因素。同時期,張之洞也一度計劃派遣鄭孝胥赴日出任學生監督。在張之洞幕府中,錢恂與鄭孝胥均爲幕主所倚重,但彼此政見不同,仕途發展也有所差異,二人之間始終存在着隱性競争關係。1900年庚子事變期間,錢恂與張之洞關係緊張,一度接近破裂邊緣。錢恂在日激進言論,後來引發有關"張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夢"的争議性話题。錢恂之觀念有其自身發展脉络,當時通過汪康年的關係,也可能間接受到日人宗方小太郎的影響。本文以爲,作爲"中等人物"(姑取非達官顯貴亦非草根平民、既富傳统素養又經新學熏陶之意)的代表,錢恂其人對於理解晚清政治與社會,有着不小的研究價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詮釋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從'邊緣'進入'傳統'"——邊緣,指涉目前尚屬主流語境外的詮釋取徑;傳統,則指涉環繞《莊子》文本而展開的莊學詮釋史。具體入手處,則通過《莊子》文本兩千年間在不同接受時刻、不同時代挑戰、不同方法意識、不同注疏取徑之間所產生的"詮釋裂隙",尋見一個既能"自外主流典範"又可"自彰切己向度"的觀察點,以作爲重探《莊子》文本的邊緣視角。方以智的"大傷心人"視域,就其作爲一個尚屬沉隱、乏人探勘却深富拓迹潜力的切入點,正符此要求。本文以此而借重《藥地炮莊》的"大傷心人"語境所凝蓄的强大"邊緣"張力;這"邊緣性格"正好吻合《莊子》在《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高度密集出現的"畸人"叙事。兩相接榫,正好構成本文貫通方以智解莊進路的研究主軸;筆者因得以循此論述軸綫,重新進入傳統,并嘗試透過"詮釋裂隙"的空白處以尋求思維突破的可能。思維突破之所在,正乃傳統的豐饒生命力得以釋放之所在。本文作爲彰顯此論域的探勘之作,其意義或以此而獲得確立。  相似文献   

10.
《幽冥之旅》一書以戰國秦漢時期中國南方的墓葬考古材料爲主,對其背後所反映的喪葬禮制、宗教觀念做了系统而深入的考察,從考古學的角度成功地揭示了該時期社會政治變化與喪葬禮制之間的辯證關係。是書自成體系,富有創見,既是一本考古學著作,也是一本宗教史、藝術史、思想史、禮制史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莱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莱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To be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是活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偶尔向自己提出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  相似文献   

12.
以字解经是龚自珍最重视的解经方法,龚自珍认为任何一个文字都完整的包括形、声、义三个方面,形、声、义对于经典的训解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他特别重视音韵对解经的作用与价值,强调等韵为明天下汉语的关键所在。他肯定乾嘉汉学以字解经超迈前代,但却不迷信,并有所批评。他赞许乾嘉汉学求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但反对乾嘉汉学的斤斤于考据的学风。  相似文献   

13.
古人的“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的“字”□何晓明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这里专讲古人...  相似文献   

14.
即将锣鼓开场、管弦登台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其展览之外的项目涉及表演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约上百个项目上百场活动;届时,由京、沪、粤、苏等省、市,包括港、台的上千位中国艺术家将亲赴比利时,以其独特精湛的艺术表演,或恢宏大气,或精微雅致,或委婉细腻,或磅礴跌宕的风格,带给比利时及欧洲观众一场长达4个月的视听飨宴。  相似文献   

15.
为人当自强 <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要你一息尚存,就不要让任何人牵着你的鼻子走……凡事自己作主,不要让任何事情玷污自己的名誉,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语言通俗易懂,禅理入木三分,每每读之,我的心灵都会震颤.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今天要講的題目,不是古典詩詞。"要見天孫織錦成",本來只是我的一句詩~1。"天孫",就是傳說中的織女,織女之所以叫織女,是因爲她能夠把天上的雲霞織成美麗的雲錦。我曾經把自己比作一條吐絲的蠶,說是"柔蠶老去絲難盡"~2——我從小熱愛中國古典詩詞,到現在已經教了70年古典詩詞,雖然今年已經92歲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教書。我自己就像一條吐絲的蠶,我希望我的學生和所有像我一樣熱愛古典詩詞的年輕人能夠把我所吐的絲織成美麗的雲錦。因此,我用了我詩中的句子"要見天孫織錦成"來做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我的副標題是,"我來南開任敎的前後因緣"。因爲經常有人問我:"你是天津人嗎?"我說不是。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7,(3)
<正>刘半农说,"打"是意义最含混的"混蛋字"。话粗理不糙,说起这个字,它实在是不着边际,不只是打倒的打、击打的打,还可以与不同的字词组合,表达多种多样的动态意思,是汉字中内涵最丰富的动词之一。然而,"打"字并不是个历史久远的字,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它,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帛书文字中也未见过它,甚至在汉代碑刻中也未发现它。清初黄生在《字诂》中认为,"六朝已前固无用打字者"。然而,《四库全书总  相似文献   

18.
作爲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精華的木犀軒藏書,於1937年由袁同禮、胡適等人與原藏家李盛鐸家屬開始議價,但一度因抗戰烽火中斷;1940年,才以40萬元的價格,歸入當時在北平淪陷區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1942年,木犀軒藏書全部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并由吴豐培、華忱之等人進行了點收和編目;1956年,在趙萬里、宿白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出版。  相似文献   

19.
吴正格 《寻根》2013,(4):36-38
"炸"字的古体字写为"",与炸同音。至清代时,人们仍习用""字而极少用"炸"。所以,谈"炸"字,需从""字谈起。"炸"字小考""字的左边是"火"字,右边上部是"世"字,下部是"木"字。其字中的"火"和"木"容易意会,即以火  相似文献   

20.
张全海 《寻根》2012,(3):98-99
说到“巫”字的起源,李零曾专门将先秦两汉文字材料中的“巫”字进行排列比较(《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巫”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