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小青  邵勇 《兰台世界》2005,(13):61-64
在民国历史上,章太炎与冯玉祥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是一位民主的斗士,无论是排满倡导革命,还是抗拒袁世凯复辟帝制,或者揭露蒋介石的对日妥协,他恣睢放纵,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自称"章神经",尽显英雄本色.而他的学问,则淹通博洽,造诣精深,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本文拟就章太炎的"七次追捕"与"三入牢狱"的历史情形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3.
一 在《扬子江评论》看到王彬彬先生的《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一文,受益匪浅。此文从当时险恶的历史大环境出发,对鲁迅不看章太炎,给予了“理解之同情”。不过,关于胡适为什么不去看雷震,我不太赞同王彬彬先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刘强 《全国新书目》2012,(12):53-53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向读者重点展示了章太炎在四个领域的治学理路和学术成就:金石文字、医学、理学、史学,这些内容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多卷本《章太炎全集》所没有的,其展示的领域和方式也是《章太炎全集》以及已经面世的章太炎的著作和研究章太炎的著作所欠缺和难以做到的,可以说填补了章太炎研究资料的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历史上,章太炎与冯玉祥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是一位民主的斗士,无论是排满倡导革命,还是抗拒袁世凯复辟帝制,或者揭露蒋介石的对日妥协,他恣睢放纵,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自称“章神经”,尽显英雄本色。而他的学问,则淹通博洽,造诣精深,为一代宗师。冯玉祥为著名的革命将军,他出身贫寒,行伍起家,颇具传奇色彩。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不断追求进步。其学问虽然无法和章氏相比,但他颇为嗜读,创造的“丘八诗体”,自成一家,也独具魅力。两人一文一武,但都是性情中人。他们虽曾因政见不同有过芥蒂,但当…  相似文献   

6.
赵继成 《北京档案》2021,(8):50-51,55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故学大师.回顾他传奇而绚烂的一生,"跌宕起伏"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在那个专制与民主、愚昧与科学、动荡与安定相交织的年代,他一直冲在时代的最前沿,扮演着改革急先锋的角色.在学问上他不分政见、门第,践行孔子以来"有教无类"的优秀传统,广收门徒,为民国学术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和《章太炎年谱长编》为主要材料,讲述章太炎从1890到1916年这27年间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的突出成就,以纪念11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场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7.
【相关链接】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虽然曾关注西学,但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因此在辛亥革命后他依然推崇国学,堪称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国最博学、思想最复杂高深的人物,堪称是"有思想的学问家"。  相似文献   

8.
史识是史家、史著的灵魂,它是指历史学家好学深思、富于学术个性、坚持独识卓见的专门之学.历史编纂的主体是史学家,史学家的主体素养是主宰历史编纂成就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史识又是史学家主体素养中影响历史编纂成就最重要的素养.近代卓越的史学家对史识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章太炎说:"今修通史,旨在独裁,则详略自异."[1]335"旨在独裁"一语,典出于司史迁的"一家之育",又是"历史诠释"的应有之义,是一种全新的观念,特别强调史学家的别识心裁对通史编纂的影响.章太炎在通史编纂方面的成就与史识进步有着密切的关联.章太炎的史识主要体现在"旨在独裁"、"熔铸新哲理"以及文明史撰述的旨趣上.章太炎强调指出:"今修《通史》,旨在独裁,则详略自异.欲知其所未详,旧史具在,未妨参考."他说的"旨在独裁",是认为治史应提出独立的创见.司马迁首倡"成一家之言",刘知几主张"独断"之学,章学诚赞扬"别识心裁",都力主创新开辟,自成一家.章太炎"旨在独裁",正是这种治史风格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唐振常(1922- )原是学新闻学的,1946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上海<大公报>工作.在<大公报>、<文汇报>前后从事新闻工作15年,后来却改了行,从事历史研究,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较集中地研究了章太炎、蔡元培、吴虞三位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取得了一批较令人注目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了<章太炎吴虞论文集>、<蔡元培传>等专著和发表了<"四人帮"与青红帮>、<派性考略>等论文.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发扬“国粹”的角度,介绍了章太炎重“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的国学思想,并从白话文、古体文、文学、诗歌、读书治学、历史阅读、经典阅读等角度探讨了章太炎的阅读观,即读书学习,不能拘泥于书本,还要向书本之外去寻求;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得;既要求是,又要致用;不读史书,就无从爱国;多读经典等.  相似文献   

11.
商晶 《新闻与写作》2004,(11):40-41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关于新闻与史的亲缘关系,“前人之述备矣”。谭嗣同的“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揭示了新闻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章太炎认为,新闻作品须以事实为本,新闻评论要有独立见解,如此方足以匡国政而为史官取材;李大钊认为,“历史不应  相似文献   

12.
正都说民国时期"大师云集",然而彼时真正被大家尊为"大师"的还真不多,若有者,章太炎先生大概可算上一位。章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的朴学大师。所谓朴学,即上古朴质之学也,后泛指为儒家经学。梁启超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也就是说,传统之经学,到了章太炎这里基本可以"观止"矣。而且,章太炎学问之大,几乎是当时一批新旧学者人所佩服的,旧学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节录,和为邹容的《革命军》写的序,因此触怒了清廷。清朝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侵略者,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一九○四年,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转到租界监狱。在法庭上和监狱里,章太炎英勇不屈,愤怒斥责中外反动派的卑劣勾当,宣言“不认野蛮政府”。帝国主义者对他进行百般凌辱,经常拳打脚踢,甚至用锤子捶其胸,但章太炎毫不畏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狱中三年,他先后写了《狱中答新闻报》、《狱中赠邹容》、《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苏报案的结束时间并非章太炎和邹容最终定罪的1904年5月21日,而应以章太炎的出狱日期为判准。但章太炎的出狱日期并非百余年来海内外学界所认为的1906年6月29日,而是6月27日。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晚年寓居苏州锦帆路五十号后,打算利用屋后的余地修建一些房舍,用作国学讲习所的学舍。由于吴县政府打算在市内修建一条民治路,恰好要经过章太炎的后宅,所以一直没有给他颁发执照。尽管几经交涉,章太炎仍然没有领到执照。他写信给吴县建设局,称将自由营造,愿交罚款。在此情况下,学舍的修建继续进行,自然遭到了吴县建设局勒令停工的指令。于是,章太炎向友人张继求助。张继来苏州之后,事情并未解决。章太炎便直接向江苏省建设厅呈递一文,请求改定路线,并请张继帮忙疏通。在他过世之后,此事方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1903年的苏报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事是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演进的产物,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事件的最终引爆及其影响的扩大,是与章太炎的思想变迁和活动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杭州章太炎先生纪念馆查询资料时,发现一些章太炎先生及其夫人汤国梨与他们的女婿龚宝铨之间的通信,其中四通为各种有关章太炎的著作所失收。为方便学界使用,兹予以整理,并对信件内容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18.
1902年(清光绪28年),章太炎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不久,章太炎便在《顺天时报》上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人公开征婚的先例。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五条标准:妇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所见论著,均未对其两次著名的绝食真相加以清晰、细致地描述,本文依据北京市档案馆档案来还原章太炎被羁留北京三年中两次著名的绝食真相,客观再现了章太炎在此期间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吴湉南 《兰台世界》2012,(28):19-20
章太炎(1869-1936)是近代国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都是受关注的对象.港、台及大陆两岸三地对章太炎的相关研究也早已成果卓著.但是考察过往专家学者的研究,鲜有关注章太炎之"国学观"者.本文"国学观"的讨论仅限于国学是什么及国学的功用等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