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1999,(2):24-27
在1919—1920年间,先后有近两千名中国青年抱着到法国去,“vx血汗所得之工资,换科学上之知能,为工业落后之祖国,谋实业上之进展”的良好愿望.远涉重洋.联袂赴法勤工俭学,掀起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勤工俭学运动。这场运动造就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物,因而引起了史学家们的兴趣和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运动的政治影响或著名人物身上,而对大批勤工俭学生是如何在法国学习与生活的,由于史料的限制,则论述不多。在馆藏档案中,我们发现了留法勤工俭学生廖奕写于1929年的《自述》,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及赴法勤工俭…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五年,蔡元培、吴玉章、李煜瀛等人在法国组织了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为赴法青年创造了学习条件,提供了经济准备,为推动与发展旅欧勤工俭学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与研究这一运动,在此,我们把市档案馆所藏《留法勤工俭学会说明书》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5年勤工俭学提供思考素材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思潮激荡全国,改造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富有彻底革命精神“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同志,为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于1919年至1920年到上海进行革命活动。他,为了组织与支持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黄浦江畔送别一批勤工俭学的青年去欧洲研究新思想;  相似文献   

5.
三救得了急病的蔡畅当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他与李富春、蔡畅的关系,因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赤光》杂志而亲近了许多,连写信都亲切地称李氏夫妇为"畅春姐弟"。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  相似文献   

6.
蒋圣培 《档案时空》2007,(11):10-11
上个世纪初叶,在中国大地上,一批有志青年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新思想,新技术,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湖南众多的留学生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小脚老太带着儿子女儿出国赴法,她就是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相似文献   

7.
三救得了急病的蔡畅当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他与李富春、蔡畅的关系,因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赤光》杂志而亲近了许多,连写信都亲切地称李氏夫妇为“畅春姐弟”。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法中国学生的监督,大家不得不用大部分时间来“勤工”,以维持生活。同李富春结婚以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8.
王迎 《浙江档案》2004,(3):40-40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主义部部长。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同为运动领导核心——“觉悟社”骨干。12月当选为“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会联合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11月7日,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同乘邮轮“波尔多斯”号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周恩来等都是中国最早的国民党旅欧总支部的重要成员。1923年,张若名与郭隆真担任里昂三丰工厂区华工方面的宣教工作,张若名还担任与…  相似文献   

9.
蔡和森是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践行者,他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取"直接行动"的革命斗争方式,参与领导了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借款的"拒款运动"、争回里昂中法大学三次斗争,捍卫留法勤工...  相似文献   

10.
<正>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父亲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去过很多地方。然而,上海在他的心目中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1919年他从上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与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组织了"勤工俭学学会",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成为著名的学生领袖。1921年10月,104名中国革命青年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父亲是其中的一个。轮船在广州靠岸时,他设法秘密下船,赶往上海去找新成立的中  相似文献   

11.
赴法勤工俭学动因及筹备 1916年,我在岳郡联中毕业后,失业在家,苦闷至极.翌年,南军与北军在我家乡桃林发生遭遇战,北军趁机劫杀,抓去我家四人,打死三人,即我的父亲、堂叔和一个邻居.我怒火中烧,誓除军阀,替父报仇,但苦无门路.1918年,我的高小同学李学斌对我说:他的一师同学薛世伦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并介绍我与薛通了信.随即我又找到同乡王圭,想与他结伴同行.得到叔父300元赞助后,我于当年夏与王一道离乡背井,偕薛由北京搭车到天津,由天津乘船到上海.在离家之前,我留诗一首:“抛却山家何日归?风尘万里故人稀.故人别我犹相忆,我别故人与谁依.”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工作经历,是他一生中紧要的一步,因为在这期间他接触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和阅读的一些书,为他以后的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他以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重要基础. 初入北大红楼,在书山报海中解彷徨苦闷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成立不久,部分会员积极响应蔡元培、吴玉章在北京发出的号召,怀揣着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梦想开始准备到法国勤工俭学.为了筹备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相关事宜,这年8月19日,时年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3.
李铁映参观“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本刊讯4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专程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大厅,参观了由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北京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通过展出的部...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意义,指出当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1927年,在孙中山“三大政策”指导下的大革命时期,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在中国共产党及陕西省政府支持协助下,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院,在国立西北大学原校址改制创立了西安中山学院,后称西安中山大学。邓小平(邓希贤)同志赴法勤工俭学后,又赴苏联莫斯科学习,与冯玉祥之女冯弗能为同学,  相似文献   

16.
艾以 《新闻大学》2000,(3):70-71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园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节目·影视     
《视听界》2012,(4):5-5
幸福蓝海投拍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在央视1套黄金档首播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江苏省委、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摄制,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的31集大型革命史实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于6月26日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首播。《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首次用电视剧的形式展现了青年领袖们赴法勤工俭学、救国图强的事迹,还原一代伟人的青春岁月、奋斗精神和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8.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院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1930年毕老…  相似文献   

19.
一本迄今为止资料最丰富、分量最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稿》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本书共六章,另有附录。它论述了留法勤工俭学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留学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运动,对其发展的全过程、重大事件、涌现的团体、政党、思潮、重要人物作了公正、科学的论析。本书不失为填补近现代史专题史研究空白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巴黎的浪漫,不在于大街上有多少亲密的恋人,而在于它曾经见证过多少浪漫的故事。”曾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法国办事处和法国旅游局驻中国办事处先后服务达10多年之久的段正湘先生这样诠释巴黎的浪漫。弥漫在巴黎上空的浪漫中,有一份是属于中国人的。准确地说,是属于1919年到1923年在巴黎及周边地区生活过的一群中国人,这群人用少年志气、青春热血,挥洒出一份别样的、不可复制的红色浪漫。他们当时的身份,是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出现,使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