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着近代国乐宗师之称的刘天华在音乐道路上只奋斗了20余年便不幸病逝,他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作品及思想财富。特别是他关于音乐要"顾及普通民众"、音乐要实现中西融合等思想助推近代中国音乐走出了低潮。  相似文献   

2.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本文通过对音阶形态和宫调关系以及速度、节奏变化与乐曲的结构形态两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旨在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乐改进的先驱者,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成功地结合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及表现手法,为繁荣及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  相似文献   

4.
《病中吟》又名《安适》,即到何处去的意思。此曲作于1918年,是刘天华代表作之一。乐曲反映了“五四”运动以前知识分子中苦闷彷徨的心情。刘天华生于1895年,当时正是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的时期。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丧权辱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腐败的清政府卖身投靠,使我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苦难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人民迫切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广大知识分子中,苦闷彷徨以寻求真理的思想日益激烈。当时刘天华正处于贫病和失业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拜湃 《报林求索》2009,(2):24-25
<正>刘天华,因为他与国乐大师刘天华重名,又是国内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故有"小刘天华"之称。众所周知,国乐大师刘天华,"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把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  相似文献   

6.
钱穆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执教北大、名贯学术界的知名学者,靠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领悟与研究。对于西方文化,他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最后又落脚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自强,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独树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大师,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该名取自当时非常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典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提倡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