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员"时期。作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红十字组织利用调整与改革之契机,着力恢复并新建分会组织,为总会新时期"工作重心下移"的策略提供了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辽宁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构成。对"九一八"新史料的深入研究,凸显了辽宁抗战所独具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进一步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辽宁抗战精神。"九一八"新史料为辽宁抗战研究提供理论论证的同时,也为建设新辽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具现实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1947年《晋绥日报》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掀起了反"客里空"运动,2011年五部委召开视频会议号召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这两次运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的重大变革,二者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和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封小平 《浙江档案》2004,(11):30-30
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抗日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提起抗战,就不得不使人们想起"西安事变",想起张学良将军.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珍藏中,有他写给部下何柱国的两封信.阅后沉思,感怀良久.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西安事变"是他短暂政治生涯中最高尚的一刻.他用非常手段和自我牺牲精神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和解,为发动抗战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5.
正眭新亚,参加革命后曾化名徐谔、徐家俊。1917年11月出生于丹阳县城内小桥街的一户商人之家,中等师范肄业。1938年6月入党。丹阳市文化局离休干部。眭新亚少年时代正逢"一二·九"运动,他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参加读书会、文艺社,宣传抗日。进入南京师范读书后,他参加党领导的地下学联,在校内外宣传抗日,募捐支援绥东抗战。"七七"事变后,他辍学返乡,参加丹阳救亡服务团,在丹阳城乡搞文艺演出,  相似文献   

6.
为期四天的民主党大会就像一场热热闹闹“造神”运动,出任国会参议员未满6年的奥巴马戴上了“神”的光圈。而曲终人散后,人们并不能确定:奥巴马的神奇还能在哪里凸现7  相似文献   

7.
张铁 《兰台世界》2003,(10):34-34
黄炎培生于1878年,1965年辞世,上海川沙县人,清末举人,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1906年创办浦东中学,后任江苏省署教育司司长,抗战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建国后,他作为民主人士,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2,(19):48
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80周年,近日,上海音像资料馆、民革上海市委等联合发布一批摄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珍贵历史影像,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括有声和无声画面。此次上海发布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资料包括从民间搜集到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电影片段、联华影业  相似文献   

9.
"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日本舆论界将战争责任完全归咎于中方,对其侵华行径多加掩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舆论界的相关言论,继而探究日本舆论界气焰嚣张的原因及影响,同时感悟淞沪抗战中付出生命的将士们的爱国热忱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挂念着我的父亲刘文辉。他对父亲说:"如果红卫兵来了,您就打电话给总理办公室,我马上派人来。"不几天,红卫兵来抄家,父亲还没有来得  相似文献   

11.
上海"孤岛"时期的图书出版紧紧围绕"抗日救亡"主题,迅速反映局势变化,针对性强,表现形式灵活,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资本论》等大量精品图书,鼓舞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抗战信心,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2):40-46
"灰皮书"、"黄皮书"是坊间对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版的一批"内部发行"图书的统称,它的出现,是我国当代出版史上一个奇特现象。出版"灰皮书"、"黄皮书"的背景是配合国际"反修"政治斗争,目的是教育干部"反修防修"。"文革"开始后,这些图书以各种方式流传开来,给当时参与"地下读书"活动的青少年以极大的思想启发,促使他们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实际思考国家未来发展,这些思考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向全国蔓延,逐渐汇聚成为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导,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转型前进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3.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袭击我闸北等地,以驻军十九路军为主的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一二八抗战"不仅上海军民全力以赴,而且激发了全国各界民众的抗日热情,各地军民用不同的形式予以声援,爱国商人也积极投入.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摒除不同政见、不同流派,结成文艺抗日统一战线。在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旗帜下,文艺大众化成为文艺界的共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艺大众化探索形成轰轰烈烈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国民党"文化备战"、"精神国防"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提出的文艺为抗战服务、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和提倡文艺民族形式,大大推动了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为鼓舞民众坚持抗战,激发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救亡中的抗战文艺,把文艺大众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顶点,同时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创作民间文艺的热情,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众文艺。  相似文献   

15.
左中右三报“七七特刊”抗战宣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的"七七特刊"虽然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但是在宣传策略和技巧上表现各异,舆论宣传效果大不相同。《新华日报》的宣传琳琅满目,公共空间呈现多样化色彩;《大公报》关注民间、关注经济和文艺,有其自身特色;《中央日报》的声音单调,偏好政绩总结,未能有效地组织各种抗战力量在报上发言。三报的"七七特刊"是一个历史性"褶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并对未来的国共战争起着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扬鸣  杨晓 《新闻实践》2007,(11):62-63
"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又沿着平汉线、津浦线和平绥线向中国内地大举进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战终于全面爆发了。浙江新闻界历来是主张全面和持久抗战的。为了迅速报道抗战消息,浙江新闻界决定特派战地记者分赴华北、西北前线去采访战讯。得知要派记者作战地采访,年轻气盛的何永德第一个表示愿去平绥线。李振茂决定去津浦线。刘尚均(刘鹤群)决定去平汉线。1937年8月12日,刘尚均乘火车离开杭州。何永德与李振茂于8月13日离开杭州。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浙江新闻界又向上海派遣了战地记者易鹰。  相似文献   

17.
程悦 《今传媒》2014,(7):63-64
"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展开的全国性运动,中国的媒体在这一时期对此有集中的报道。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媒体报道该运动的角度来研究此时中国舆论监督的文章还相对较少。本文对于"三反""五反"的研究以当时中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为切入点,以搜集到的史料(当时被报纸曝光的贪腐新闻)来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的舆论监督以及媒体集中的贪腐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抗战家书》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集编写、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抗战时期各阶层人士的书信集,该书属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全党在党政机关内部开展了一场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三反"运动清除了党内的腐败分子,抵制了旧社会的遗留恶习,树立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0.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除了苏州河以南的英、美国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占领,其他地方都已落于日军的铁蹄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