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洁  崔明 《兰台世界》2013,(12):141-142
在彭城以北的磁山新石器遗址中,已经出土了大量夹砂褐陶和红陶器,据社科院考古考察发现最早的文物可测定于前5500年,被称为“磁山文化”.磁山地区是我国古老陶器的发祥地之一.本文将对宋代磁州窑中的吉祥图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婷 《大观周刊》2013,(11):159-159
我国的原始美术与人类同时诞生.所以说.美术是人类发生最早的事。裴李岗文化地区出土的陶器足壶、双耳壶等均为手工制作.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陶质比较疏松,表皮易剥落,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陶多素面,有的略为磨光;夹砂陶则掺以细砂或蚌壳末。部分饰有篦点纹、弧线篦纹、划纹、指甲纹和乳钉纹等.也有少数很浅的细绳纹。磁山文化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部分陶器的内壁凹凸不平,器形也不规整,器表以素面为主,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附加堆纹、剔刺纹、划纹和乳钉纹等.以绳纹最多。磁山文化地区出土的兽头骨梭和石雕人头像等石雕.比较粗简。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配合中卫—贵阳输气管线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阆中市沙溪街道办事处嘉陵村二组大雁山发掘清理崖墓7座。墓葬排列有序,依山势呈"一"字形排列。墓葬均为单室墓,其中4座保存较好,出土有陶俑、陶器、五铢钱等,属于东汉晚期墓葬。大雁山崖墓的发掘以及出土的陶器、釉陶器、陶俑等随葬器物,为嘉陵江流域汉代崖墓的分期研究积累了新的资料,对探讨当地东汉时期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地上地下保存下来的陶器很多。由于这些陶器经历了长久的地下埋藏,出土后又暴露在大气中,使许多陶器进一步自然损害。为了长期保存这些历史珍品,我们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防止陶器的自然损害。湿度的变化往往是陶器损害的主要因素。陶器埋藏在地下,湿度比较大,但由于地下低温缺氧陶器变化不明显。当陶器出土后暴露在大气中,湿度急剧下降。陶器的表  相似文献   

5.
鸡鸣与斗鸡     
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磁山和北辛等遗址中出土的家鸡的遗骸表明,至迟在8000年之前野生鸡种已经被驯化成为家鸡了。而后,鸡就成了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家禽,它不仅供给人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参与"人类的文化活动。鸡分公母,现今的人们对于母鸡格外地亲睐,因为母鸡能生  相似文献   

6.
《采.写.编》2005,(6):I0002-I0002
磁山镇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西南17公里处,全国重点镇,辖23个行政村,8家省部属企业,总人口8万余人,总面积6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陶器既是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也是百姓家中最常见和极具观赏性的工艺装饰品。对传统陶器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保留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对杂玉陶器概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杂玉陶器的传统制作工具及传统制作过程进行了仔细调查,通过风雨飘摇的技艺传承和举步维艰的发展之路探析了杂玉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认为,杂玉陶器传统技艺,首先是保护、传承,继而才是利用、发展;再者,政府、媒体、商界乃至传统手工从业者应发挥各自优势,让西藏传统制陶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奇葩继续传承并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陈超 《大观周刊》2011,(52):228-228
陶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稳定,并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于陶器的发明及其起源.学术界对其认识还不够明晰。本文试从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角度来试谈陶器的发明.并提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出土陶器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识物,对其进行知识揭示和有效利用,对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对促进相关领域知识重用和共享、解决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冗余和知识迷航等问题均有重要作用。首先,本文通过对出土陶器与考古学文化的关联路径的分析,明确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在替代传统人文研究中的隐性知识关联环节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知识结构解析和知识向量表示,展示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进行知识组织的方式和效果;针对陶器器形,从属种和整部两种维度分别提出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以及对陶器器形知识匹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的具体方法。最后,以从察吾呼遗址、焉不拉克遗址和莫呼查汗遗址中抽选的20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器形数据为例,验证上述方法在史前文化分期研究问题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个目标墓葬的分期结果与考古学界综合出土陶器类型和墓葬形制得出的矫正分期结果的吻合度达84.21%,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波 《大观周刊》2011,(14):169-169
提及原始陶器,它离我们虽久远,但却不陌生,因为相关史料或丛书都有其详细的介绍。它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在其造型、装饰纹样还是装饰色彩上均显露无疑。可以说陶器的创造影响着后世人类的造物活动及审美思想。在此,我要谈谈原始陶器的艺术特色对当今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焦作白庄汉墓M51位于"山阳故城"东1.5公里处,是其附属墓葬。出土了完整的陶器组合,特别是彩绘三层二联仓陶仓楼,为联仓类型陶仓楼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亦为研究古代建筑史和建筑装饰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马柯 《兰台世界》2011,(10):76-77
原始陶器是人们为了生活的实用之需而创造的,原始陶器生动活泼,淳朴天真,反映了生气勃勃的生活景象,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现代艺术设计可从人之初的艺术中寻找设计的法则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第五期遗存进行重新梳理,认为该期陶器可以分为区别明显的A、B两类,其中A类陶器不但与大地湾四期遗存基本相同,而且与常山下层文化迥异。不仅如此,大地湾五期的房址、灰坑也和常山下层文化中的同类遗存完全不同。因此,将大地湾五期所有遗存都纳入常山下层文化似乎不妥。大地湾第五期A、B两类陶器应分别归入大地湾四期和常山下层文化,而且这两类陶器缺乏共存关系和前后发展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周制陶,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纹饰进行夸张变形,提取纹饰中的内涵而形成抽象几何纹。本文主要从西周陶器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以及表现技法之美三个方面剖析西周陶器的圆满之美。  相似文献   

15.
朱斐翡  黄焕义 《兰台世界》2014,(10):114-115
西周制陶,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纹饰进行夸张变形,提取纹饰中的内涵而形成抽象几何纹。本文主要从西周陶器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以及表现技法之美三个方面剖析西周陶器的圆满之美。  相似文献   

16.
原始陶器是人们为了生活的实用之需而创造的,原始陶器生动活泼,淳朴天真,反映了生气勃勃的生活景象,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现代艺术设计可从人之初的艺术中寻找设计的法则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杨华秘书长、张正光理事长、孙素君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邯郸是历史古都、文化名城,人文景观丰富,孕育了灿若星辰的磁山、建安、赵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具有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文化之乡;今天,我们在这里迎来  相似文献   

18.
古陶异彩     
育莲 《出版史料》2003,(2):101-101
中国陶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0 000年以前,华夏大地的原始先民们开始制作陶器,尽管是极其粗糙的,拙朴的,但这是新石器时代前夕的伟大发明,是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物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华 《湖北档案》2022,(4):26-29
<正>荆楚大地是中国陶瓷工艺的发源地之一,陶器手作技艺历史源远流长,以汉川马口窑(马口镇)、麻城蔡家山窑(歧亭镇)、蕲春岚头矶窑(管窑镇)三大民窑烧制的陶器最为著名。其中以马口窑为“民窑之首”。马口窑文化起源于明隆庆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民间陶器烧制的著名代表。马口窑,在经历了辉煌和没落之后,再次在汉川黄龙湖畔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无数目光聚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器物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特征,透过中国器物发展,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中华文明史。《国家宝藏》以国宝重器为载体,讲述器物从"有器之用"到"器以藏礼"内涵演进的过程;以文化传播为核心,追溯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国宝发展历史,通过一件件文物展现中华文明的进程;以承继弘扬为目的,透过器物表达"守护"主题,展现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从器物自身到器物、文化、国运相结合的形式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