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涛  韩晖 《兰台世界》2013,(11):57-58
《新序》创作除“劝诫君王”一面外,劝诫人臣,为群臣作教科书的用意也很明显,《新序》讲了许多的为臣之道,体现了刘向的这一用意.这一用意的出现,与刘向时代朝臣现状有关.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以记载六艺经书为目的,这决定了班固不会将"新入"相关书籍作为必要的工作内容;尊重、维持《七略》之核心构成,"不入"《七略》原所未著之书,是班固编撰《汉志》之基本原则.《汉志》"新入"刘向等的著作是班固遵循基本原则下的破例做法:"新入"刘向《稽疑》一篇、《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扬雄赋八篇,乃因班固对刘向、扬...  相似文献   

3.
《新序》中刘向强烈的身世之感不容忽视,却向来不受学者关注,其实刘向仕途坎坷,身世之感在这部书中有明显体现。对此,只要结合刘向的仕途经历并对《新序》文本进行分析,不难证实。  相似文献   

4.
高月 《新闻爱好者》2010,(1):152-153
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一书结构体例颇为独特。刘向在《说苑序奏》中明确交代《说苑》是由“除去与《新序》复重者”,把“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而外的材料编撰而成。这说明,《说苑》取材的首要标准是要求有义理可观。《说苑》即是以义理为统辖,搜集那些可以作为依据的传说和故事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5.
敦煌卷子《说苑卷二十反质》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洮张作谋《新蕉细雨轩诗词集》近日影印出版,卷四收录七绝四首并序,吟咏的是一通敦煌卷子的聚散经过,兹转录的原作,并略作考释,为有关专家研究这通卷子,提供一点线索。鬻敦煌经卷有感并序东汉刘向《说苑·反质篇》,敦煌经卷中惟一之子部卷帙也,完整无缺,尤为难得。吾师杨丙辰权知  相似文献   

6.
一、“目录”、“书目”二者的异同表现在哪里?首先,“目录”与“书目”有着不可分割的“近亲血缘”关系。将“目录”二字结合成一个文献的名词,至迟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的时候。《文选》任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引《七略》说:“《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可见在刘向之前已有一书的目录了。《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东汉的班固已把刘向“辄条篇目,撮其旨意”的文章叫做“目录”了。刘向首开叙录体裁记录图书(即“解题”),这是我国目录学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目录”一词往往还  相似文献   

7.
李佳宇 《兰台世界》2017,(7):115-117
西汉刘向受诏主持中央藏书的整理工作,为各书写定叙录,而这些叙录被另编一书成为《别录》,时间应该在郑玄之前的东汉时期,原因有三:一者,距刘向时代最近的《汉书》并未提到《别录》一书;二者,阮孝绪《七录序》关于《别录》的叙述存在疑点;三者,《别录》一书在郑玄时才见录于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8.
陈静  刘光裕 《出版史料》2004,(1):90-103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家族,历代好学,家学渊源。刘向本人,博学多才,既好五经,又通神仙方术,著有《列女传》、《新序》、《说苑》等。据《汉书·成帝纪》,刘向奉命校书的时间是河平三年(前26年)。刘向死于公元前6年,校书大约二十来年。刘向死后,哀帝命刘向之子刘歆校书,最后完成校理群书大业。刘歆(?-23年),字子骏,学识渊博,“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历史上所说刘向校书,是指刘向、刘歆领导的数十年官府校书。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序意》云:"维秦八年,岁在沼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关于《十二纪》的成书时间,《序意》本文给出了明确答案,是秦八年。这个"秦八年",经过清代学者孙星衍考  相似文献   

10.
左平熙 《档案》2008,(3):24-26
校,就是考核、校对,勘就是删取,校勘是校雠的核心。刘向《孙卿书录》:“臣向言,所校雠《孙卿书》……以相校……”。刘向自称整理古籍的工作为校,又称校雠。《太平御览》618卷引《风俗通》:“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汉书·艺文志》:“每一书已,向辄取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条其篇目”,主要是篇章字句的校勘;而“撮其指意”,主要是考辨其书的学术宗旨、渊源、流派,论其得失。  相似文献   

11.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第一次对我国图书进行大规模校理,"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这就是刘向所作的叙录。这些叙录存于今者虽仅见于《战国策》、《孙卿新书》等数篇,但这是我们研究校勘史、目录史乃至书籍制度史的宝贵资料。刘氏这些叙录是按一定格式写成的,在交待  相似文献   

12.
一"文不逮意"是我国文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晋人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概括似乎道出了许多人心中之块垒,私者众事,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云;"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刘禹锡在《视刀环歌》中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苏东坡也常叹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与乎。清人汪中在《述学·别录·与巡抚毕侍郎书》中也不厌其重复:"所为文恒患意不逮物,文不逮意。"其实,"文不逮意"说并非陆机首创。《周易·系辞》中就引过孔子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庄等人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如"道可逆,非常道;名可…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班固注及颜师古注是探讨刘向有没有为每一部书都撰写"书录"的重要依据.班注和颜注不因书籍的有关信息较易考知、著者在书籍题名中为全称或者书籍著者为汉人而不做注释等原则和义例,可以证明刘向没有为每一种书籍都撰写"书录",并旁证刘向为《诗赋略》等所撰"书录"较少.进一步考察可知,刘向也没有为《中庸说》等多种书籍撰写"书录".  相似文献   

14.
<正>一“校勘”亦称“校雠”(或曰“雠校”),这是文献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术语,追溯这个概念和术语的来源,学者多引用刘向《别录》中的如下一段话: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1刘向《别录》今已不存2,以上这段话出自《文选·左思〈魏都赋〉》李善注所引《风俗通义》。内容相近的一段话亦见于北宋李昉等所编《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作:刘向《别传》曰:雠校者,  相似文献   

15.
刘向,汉代杰出的目录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成帝年间他奉旨校书,整理编纂了大量古籍,创造了档案文献事业的辉煌业绩。先秦至汉的大量文献得以流传至今,刘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刘向生平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字子政,本名更生,48岁时更名为向,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高祖同父少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出生在有着渊源学术传统的宗室懿亲之家,这使刘向一生的文化活动都带有深深的政治烙印。据《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刘向年少时即“通达能属文辞”,27岁讲论五经于“石渠”,复拜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又《…  相似文献   

16.
署名纪容舒撰的《玉台新咏考异》,实乃纪昀所作而归之其父。这一点已为学界所认同。今人隽雪艳曾将纪昀之《玉台新咏校正》稿本序与《玉台新咏考异》之序对照,发现二者"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年代和署名";  相似文献   

17.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18.
傅荣贤 《图书馆》2012,(2):44-48
以《别录》佚文为主要史料,考察了刘向"校中秘书"的相关问题。认为"中"是一个泛称概念,是若干具体藏书机构的总称。刘向校书广涉"中外",但"中"书是刘向校雠的基本动机也是主要对象,因而《汉书》等正史将其工作概括为"校中秘书"。最后分析了刘向校书的学术影响,重点指出刘向"校中秘书"并没有源自政权庇佑的绝对权威性,导致其所定"新书"及其"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叙录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完全为后世学者所取则。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效《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经、经方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校书的方法。一、《汉志》对医经与经方的整理著录方法据《汉书·艺文志序》说:“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威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其中专门提到待…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政治书。据其《序意》"维秦八年,岁在涒滩……良人请问十二纪"可知,该书写成于公元前241年,就目前所知,这是先秦唯一可确考成书年代的子书。《吕氏春秋》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一次系统汇集、整理和总结,被誉为"先秦晚末采撷百家精英的殿后巨制,杂家一流的管键巨擘",它的成书,达到了战国时期书籍编辑的最高水平,标志着书籍编辑已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吕氏春秋》的编辑价值仍为人所轻忽,写文章专门探讨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