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承力盘对挤扩桩承载力与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挤扩桩与直孔桩承载机理的差异,并从沉降控制角度进行了挤扩桩承力盘盘径的最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承力盘的存在使得挤扩桩在受力机理上不同于普通直孔桩,挤扩桩比等直径的直孔桩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抵抗沉降变形的能力,且承力盘直径越大,承载性能和抵抗沉降性能越优;当盘径为2.5~3.0倍桩径时,挤扩桩的承力盘可以发挥最大的沉降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CFG桩的基本成桩机理及施工工艺,并结合厦门电力进岛第一通道工程实例,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检测和计算,并进行了沉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FG桩的沉降量很小,能够保证电缆隧道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孙鹏 《科技风》2013,(10):171
本文在分析水泥土搅拌桩沉降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复合地基沉降常用计算方法,分析公式的适用情况及其制约性。文章着重通过对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找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随桩长和桩距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施工实践确定合适的桩长和粧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载荷试验和路基下桩、土应力测试,采用现场实测分析方法对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承载性。对水泥土挤密桩处理路基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沉降观测实验研究,按沉降观测结果预测路基工后沉降,为铺轨提供时间参考、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论证了水泥土挤密桩作为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减少沉降桩基础是现代桩土相互作用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指按控制地基沉降的原则设计的桩基础,也即在设计时由基础的沉降控制值来确定桩数和桩长,可大幅度减少用桩数量,节省基础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碎石桩为代表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广泛应用,从碎石桩加固软基机理和碎石桩受力性态到复合地基的强度和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研究了碎石柱加固软基机理及碎石柱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文兵  戴龄虹 《科技通报》2005,21(2):166-170
在软土地基修建高等级公路中,"桥头跳车问题"是一个技术难题。低强度桩是一种新型处理桥头深厚软基工法,采用变桩长的思想,使沉降逐渐过渡。某大桥桥头段深厚软基采用该工法处理,对桩顶及桩间土沉降、土工格栅上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等进行了现场监测,并进行了静载荷试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法能大幅度减小沉降,形成沉降过渡,减小对桥台基础的水平推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锁扣钢管桩具有施工效率高、可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逐渐被用于基坑围护结构中。为探明锁扣钢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开展锁扣钢管桩围护基坑开挖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基坑地表沉降以及桩身位移进行监测,发现基坑地表沉降曲线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化,呈略微凸起的三角形曲线形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沉降量逐渐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变为下凹的“勺形”变化。随着开挖深度进一步的增加,围护桩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上部变形在架设支撑后受到限制,后续开挖引起的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点随之下移,围护桩变形逐渐变为弓形。锁扣钢管桩在基坑围护中可以起到很好的限制土体水平位移的作用,为锁扣钢管桩在未来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荷载传递函数法为基础,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建立了合适的双曲线模型来反映桩侧和桩端的荷载传递情况,推导了单层地基条件下的荷载-沉降解析解,进而将其应用于成层地基。为今后单桩沉降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文中通过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建筑施工测量获得的静荷载P和沉降S的单桩试验数据导出了单桩静荷载和沉降P—S指数曲线,并经计算,证明了此曲线的正确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铁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内江科技》2010,31(3):100-100,105
本文在介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对沉降板、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观测桩这五种沉降观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对今后的路基沉降观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浆喷桩处理软基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洪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浆喷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实践,总结浆喷桩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手段,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和其它软基处理方案对比,浆喷桩处理后的软基,克服了涵洞基础沉降、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赵权  李如晓 《科技通报》2012,28(6):125-127
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GM(1,1,α)模型,介绍了运用灰色理论在有限的实测数据条件下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完整的荷载-沉降关系的方法。分析表明,预测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的剪切位移传递法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分开考虑,再通过位移协调将二者联系起来.计算时将桩分成若干微小单元,根据桩的沉降由桩尖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两部分组成,列出n元非线性平衡方程,解此n元非线性方程组并用迭代法可求得在一假定桩尖位移下桩顶的竖向作用力,从而预估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沉降曲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斜交涵洞路涵过渡段膨胀土地基沉降特性,依托云桂铁路建设,开展了路涵过渡段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监测了桩顶与桩间土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基面沉降和地基分层沉降的时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与斜交涵洞平行的过渡段路基横断面而言,膨胀土地基的沉降分布规律与正交的普通路基横断面沉降规律类似;受过渡段路基填筑影响,涵洞产生了明显的附加沉降;沿线路纵向,过渡段沉降随着距涵背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之后沉降趋于稳定,吻合于普通路基的沉降;过渡段首部、中部和尾部工后沉降分别为3.0、6.3、6.7mm,路涵工后差异沉降为3.8mm,折角为0.3‰,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要求。基于考虑附加应力转正效应的沉降计算方法,对斜交涵洞过渡段膨胀土地基开展了沉降计算,得到了过渡段首部、中部和尾部沉降计算修正系数分别为0.53、0.64、0.74。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复合地基包括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高强复合地基。通过测定各级加载下的沉降变化情况,建立承载力-沉降曲线,对复合地基设计方案进行验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工程中常用的几种群桩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某铁路桥桩的工程实例,可得出由于计算假定的模式不同,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应分析工程本质,合理选用群桩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CFG桩是铁路路基地基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控制显著,施工简单等优点。本文以CFG桩复合地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柳州至南宁铁路建设,以DK559+470~DK559+660段为例,参考典型工点的路基结构形式、地层岩性、地下水位条件,采用PLAXIS2D有限元程序研究CFG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重点对模拟工点的沉降、侧向变形、桩土应力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长对地基沉降影响较显著,对沉降的影响随着桩长的减少而减小,设置明显提高了桩体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孟伟华 《今日科苑》2009,(9):145-146
本文提出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的沉降计算方法,在比较了规范推荐的应力扩散法和等效实体法之后,应用弹性力学Geddes解和Boussinesq解求解路堤荷载作用下筒桩地基的附加应力,再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其沉降,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陈莉娟  靳凯朝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238+317-238,317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是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对复合地基沉降组成及常见的几种沉降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并为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