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开始,笔者长做夜班,其中一项工作是协助总编审阅大样。在审样过程中,笔者对常见的“小错误”作了一些记录,并认为从精品意识出发,有必要作些分析归类总结,防止一错再错。 下面是我的一些札记: ×月×日 何来“村长”? 将“村民委员会主任”误称为“村长”的错误可谓屡见不鲜。 今天一则记者稿子又把“村主任”叫做“村  相似文献   

2.
说真话最难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0,(8):47
世上什么事最难?可以有无数种答案,但是在那几年当记者,我的答案是:“说真话最难”。 记者,特别是常年驻基层的记者,耳闻目睹许多民声世情,总有一种冲动要诉诸笔端,想利用自己的报纸呼喊几声。而报纸却常受一个时期形势的左右,有能说的,有不能说的,有拐着弯说的,甚至有时还要违心说几句假话。凡在七十年代“四人帮”粉碎前后当过记者的人都知道这份酸甜苦辣。我所  相似文献   

3.
从当新华日报记者到改当扬子晚报记者,我经历了一段摸索的阶段。在边干、边看、边学、边总结的过程中,我感到,晚报讲究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吸引读者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抓群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讲群众要讲的真话,也就是说,在晚报上要看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听到他们所想讲的话。  相似文献   

4.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 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  相似文献   

5.
写稿先习字     
春节前,我乡石村有一位村民因喝酒过量而死亡。因为春节期间常有酗酒现象,这件事能为其他人敲起警钟。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请喝文明酒》,投给了一家报纸,谁知发表出来时,“一位村民”变成了“一位村长”。身体健  相似文献   

6.
去年,笔者收到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老作家王大海先生书信一封。在这封信中,王先生集中谈了他对杂文的风格和杂文家人格的思考,谈得情真意挚、言简意赅、颇有见地。信不长,兹照录如下:正之: 听元惠说,你要把近年所写的杂文结集。前天又收到你寄来的部分作品复印件,虽然有些文章以前也曾读过,但这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我常在想:杂文是一种说真话的艺术。巴金把他的随想录命名为《真话集》,很值得玩味。杂文必须是真话,这才有写作和存在的意义,如果如有些人写的,只是官话和套话,那还有什么写作的必要? 它还必须是艺术。如果真话不是以艺术的语言和形式说出,那它可以是科学论文或其它,为什么要称之  相似文献   

7.
郭梅尼 《新闻实践》2002,(12):33-38
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这一句话,是我走了许多弯路碰了许多钉子才体会到的。我1953年6月份调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整个武汉市就我一个人,这么大一个地方到底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位书记却又偏偏没有照本宣科,记者从讲稿中摘来的那几句话,他的确没有说。矛盾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来看新闻报道中的两段话: 1、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东方村。该村村长说,黄杏初从广州治愈回来后,他还特意去探望,村里并没人歧视他家。 2、巫山碚石是重庆库区首淹镇,碚石村村长张胜茂在江边静静守候涨水。  相似文献   

10.
“村长” 一些报刊上报道当今的农村工作,屡有“村长”一词出现,及至有个电视剧,剧名就叫《一村之长》,剧中台词里也是“村长”长、“村长”短叫个没完。这是不对的,应该称“村委会主任”。“村长”的称谓,在我国解放后几经变化:1958年农村成立人民公社前,村级行政领导称“村长”;人民公社建立后,各村的行政体制是大队、小队,行政领导称“大队长”、“小队长”;到八十年代初期,我国乡村的“公社”普遍改为“乡”(镇),村级建立“村民委员会”,村级行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新闻应该是忠于事实的,是实事求是的;特别是我们做问题报道的时候,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都不敢用真名,你很难让读者相信你的报道;如果你记者都不敢把自己的名字署上去,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吗?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坚持用我的真实姓名署名。”——罗侠  相似文献   

12.
记者,是许多人都羡慕的职业。可是,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我到新闻学院去讲课。一位学生问我:你认为记者应当具备哪些最重要的素质?我说: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一股革命激情。第二,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第三,要勤奋,勤于学习,勤于采访,勤于思考,勤于写作。这当然不是新闻教科书上写的,而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责任感、激情从哪里来? 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开始并不了解记者职业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或许还受了当记者能成名成家、记者是“无冕之王”的影响。可是,当我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我很快就明白,记者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第一位的是责任。如果说,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当初带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14.
说真话难,还是应该说真话杜导正一九五八年,我国的三面红旗处处“冒烟”,我作为新华社驻广东省记者,写的新闻报道很多。有一篇歌颂公社公共食堂的《三餐午饭不要钱》,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人民日报》登在第一版。大炼钢铁,我也高兴过。当时头...  相似文献   

15.
我在新闻战线已经干了十八年了。其中十二年的记者生活,使我深刻认识到:要作一个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记者,不仅要及时捕捉基层单位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更重要的是还得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说实在话,在一些单位领导人心里,记者见识广,跑的单位多,他们愿意和记者交朋友,希望记者把别人的“新招”告诉他们,以便借鉴他人,少走弯路。从而使我悟出:记者还有一项工作需要做:就是宣传新鲜经验,做些实际工作。有了这个发现之  相似文献   

16.
经常阅读报刊,时常看到“村长”一词。现摘几例: 人民日报7月2日第四版,王锡爵在四川家乡参观和探亲访友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村里的乡亲们、村长和大安乡乡长也前来祝贺。”农民日报6月10日第一版“蒲家庄村长蒲文君告诉记者……”该报7月15日一版言论标题为《如此村长招标》。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个重要的全国性会议在某省召开,省王的新闻单位无人光临。我以为是“新闻鼻”未闻到这个信息使然的,一打听,原来有些记者是知道的,只是因为没有“请”。有人告诉我:有些记者应付“请”尚且不暇,请还未必请得到呢,何况不请。我不反对请记者,也不反对记者应请。因为,请也是传递信息,加上人家热情,必然会为工作提供方便条件,许多记者都在“请方”抓到过活蹦活跳的好新闻。但是,记者也只能把请当作“信息传递”。人家请来了,提供了好线索,自己无动于衷,这表明对捕捉新闻缺少热情,不象记者;自己得到了好线索,却要等人家来请,这更不象记者。  相似文献   

18.
母亲曾说,她小时候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医生,二是当记者。如今,我实现了母亲不曾实现的两个愿望,先是作了医生,后来又成了记者。虽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小小的地方报记者,十数年下来,个中滋味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遍矣! 才当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角色转变”。作医生人求我,走到哪里都是笑脸相迎,当记者则是我求人,陪着笑脸跟人要讲稿、要总结、要典型材料,几次三番请人谈点什么,写完稿又要请领导审稿,望着精心炮制的文章被改得一片狼籍,还得耐着性子再抄一遍。偶而有大的活动,各级大报记者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19.
写出好报道深入是关键余世昌今年4月初,我作为辽宁日报的记者部主任,向全省14个驻市记者站提出要求:记者住村一日,写出住村感受。记者们以颇大兴趣住到了村民的炕头上,不但生动具体地报道了所见所闻,而且记者从中还发现一些重大主题。有位年过50的记者到村里后...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初踏上新闻岗位的人,需要经受许多诱惑,经历许多困惑。某日出差,与几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乘客在火车里闲侃。听说我是人民日报记者,一位“款爷”高诵一支《记者谣》:“一流记者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本报。”诵毕,两眼盯着我问:“你是几流记者?”我淡淡地吐出几个字:“末流记者,把夜熬。”“熬夜”这个字眼,我并不喜欢;对于朋友,我常这样说:一年里的所有双数月份,我都属于月亮。那是些“暗无天日”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