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描绘了女大学生埃丝特在虚伪世界中迷失、抗争、追寻的心路历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埃丝特,或者更可以说是普拉斯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反抗并追寻着自我.  相似文献   

2.
黄少黎 《文教资料》2007,(7):137-139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描绘了女大学生埃丝特在虚伪世界中迷失、抗争、追寻的心路历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埃丝特,或者更可以说是普拉斯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反抗并追寻着自我。  相似文献   

3.
在《钟形罩》里,西尔维娅·普拉斯背离了对女性身体的传统书写,她把身体从传统文化的神话q-剥离出来,探讨了身体书写所揭示的女性内在心理意识和颠覆传统身体书写的美学意义,从而从身体层面解构压制女性的男权话语。  相似文献   

4.
《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埃斯特的一系列精神失常行为可谓作者普拉斯真实经历的写照。笔者从"分离—转变—回归"的成长理论出发,通过梳理埃斯特"分离后的叛逆""转变中的迷惘"及"回归前的疯癫"这三个阶段,分析埃斯特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5.
于露 《海外英语》2011,(1):234-235,239
《钟形罩》是普拉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该文通过分析《钟形罩》中埃斯特疯癫的形成和反抗的表现,旨在强调她的无奈和抗争。埃斯特的疯癫一方面反应了女性对独立空间的渴求,另一方面折射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王岩 《培训与研究》2006,23(7):29-31
《钟形罩》是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女主人公埃斯特的青春期精神失常和尝试自杀的行为是作者本人经历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分析埃斯特在面临事业和家庭的选择时的困境、保持贞洁的矛盾心态以及其自身的心理问题,试图阐明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困惑、忧虑和失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存在主义哲学论点对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三个重要人物的人生历程进行了解读。通过对"自为存在"的人在"自在世界"中的异化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和虚无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钟形罩》实质上讲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女性的身体故事。冷战时期的美国女性生活在钟形罩般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沦为身体政治的受害者,逐渐失去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和控制权,被迫扮演父权社会所定义的“正常”女性。身体成为束缚和囚禁女性的牢笼,同时也是她们抵制和反抗父权制规训霸权的有力武器。以女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为代表的女性人物,通过挑战“女性奥秘”所代表的文化意识形态、抵制商业操纵和逃离医疗控制等方式,解构社会规训霸权对她们的操控,最终成功夺回自己身体的部分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本身,还是身体话语的媒介和权力使用的肉体.在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诸多女性的身体参与到了作品的叙事中,其中,驯服的身体、趋同的身体及反抗的身体的具体叙事,体现了福柯权力与规训理论中权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及权力内部的反抗,反映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他者地位及她们的不满和诉求.  相似文献   

10.
魏磊 《铜仁学院学报》2012,(4):23-26,30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自白派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唯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的死亡和重生意象与其诗歌一脉相承,凸现了作者一贯的创作主题。文章从象征性地回归母体和凤凰涅槃这两种仪式出发,分析和解读《钟形罩》中的重生仪式,并从中透视出小说与诗歌重生主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钟形罩》和《无字》分别探讨东西方不同生活年代的女性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心理状态及出路问题,意义深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两者在迷失和抗争两个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男性话语权下东西方女性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迷失及通过极端的疯癫进行抗争的原因。她们的努力表明东西方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反抗男权文化并且积极重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2.
“钟形罩”里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性作品,也是其绝笔之作。叙述了一位有写作天赋的青年女性的成长过程。从作者普拉斯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我意识及女性意识在身体和社会方面的表现解读这部女性小说,了解女性在二战后的美国社会所处的社会地位,自醒和成长、成熟、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因为周身笼罩着让人窒息的"钟形罩",《钟形罩》中女主人公埃斯特自杀以逃避;而"钟形罩"的形成源自于她在青春期感受到的爱情的幻灭、友情的缺失、亲情的淡漠和社会支持体系的无效。埃斯特的经历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尤其是遭受精神痛苦的女大学生们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大学生们要以埃斯特为前车之鉴,避免遭受精神崩溃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女性的生存现状出发,分析了主人公埃斯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然后详细阐述了为了建构女性主体意识,埃斯特在自杀未遂后对通过安装子宫帽对父权社会做出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小说《钟形罩》是美国女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唯一的一部小说。这部带有强烈自传体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天分的年轻女孩在拒绝尊重女性抱负的社会中走向精神崩溃的故事。对叛逆女性灵魂深处痛楚与迷惘的勇敢而真诚的剖白使《钟形罩》受到了世界各地女性读者的推崇与喜爱,而普拉斯也以她独特的文风和对女性精神世界的大胆探索为世人所称颂。  相似文献   

16.
桂婷 《海外英语》2011,(10):259-261,267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疾病叙事非常多,但多数评论关注女病人,极少对作品中的医生形象和医患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该文以《黄色的墙纸》《觉醒》和《钟形罩》三部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为例,说明在女性疾病叙事中,女病人对医生的角色期待是作为女性与男权文化的沟通者,沟通的成败取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而医生思维模式和性别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医患关系模式——以《黄色的墙纸》为代表的家长—婴儿式,以《觉醒》为代表的家长—青少年式和以《钟形罩》为代表的成人—成人式,这三种模式共同反映了女性在男权文化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平等沟通模式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钟形罩》同属成长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都陷于"自我/他者"两极关系失衡的困境。尽管主题相同,两位作者却是从截然相反的方向逼近这一人格成长难题的。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困于自我一极,普拉斯笔下的埃丝特困于他者一极。比较与探讨两部小说在同一主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并联系两位作者各自极端的人生选择,对思考人在"自我与他者"二元性关系中发展自身这一命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迷失》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迷失》中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本文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迷失》,从而使观众更准确地把握《迷失》中的宗教元素,了解圣经思想。  相似文献   

20.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