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是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我们这里所讲的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的纽带,是促进民族进步的伟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又起着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协调和…  相似文献   

2.
毛颖 《林区教学》2011,(8):46-4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受到挑战。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3.
桂伟 《小学校长》2006,(4):13-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和心理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具有激励和凝聚全民族的强大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把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国家意识教育、现代公民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每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风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化传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的精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芳 《甘肃教育》2008,(6):24-2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意识和品格,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民族个性的综合体现。作为德育性质的学科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价值,居于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其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精髓,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有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增进民族精神认同可以起到整合国家民族,协调社会各阶层、各种力量的作用,起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作用;重塑民族精神,使之反映时代要求、富含时代新意,不仅为民族机体注入思想活力,更激发社会成员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积极姿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张玉兰 《时代教育》2006,(12):121-12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孙梨梨 《考试周刊》2012,(79):18-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和推动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粹思想。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韩国的民族精神正是韩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韩国人的爱国互助、勤劳进取的特点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现代的韩民族精神是对古代或近代的韩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韩国人的“爱用国货”可谓由来已久,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创制的韩国文字便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3.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应该大力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教育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阐明了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近年来,影响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其激发出来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民族或一群人所共同具有的价值理念、制度规范、特征符号及其表现形式.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并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公寓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群体文化活动,并通过文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民族精神建设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世界、适应环境、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各派思想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娄方应 《贵州教育》2010,(3):7-7,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是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的经与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民族精神的融汇、凝聚与升华,是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集中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共同编织成的一幅灿烂的锦缎,它是由若干条经线与纬线所织成。所谓经线就是由各民族文化所凝结成的民族精神!而各民族间文化的认同感和共同生活在统一祖国中所形成的内聚力则是纬线。  相似文献   

20.
袁祖社 《中国德育》2006,1(5):79-79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气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