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合作学习,包括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大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且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发展.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理念下指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黄强 《四川教育》2002,(11):36-36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起源于交流,它是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我们知道,传统教学只重视老师对学生的交流,忽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交流。开放式教学提倡多向的、多形式的、多层面的交流,强调了交流活动对教学的重要影响。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如何借助有效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呢?一、在交流中开放教学情境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地理新教材增设了开展“研究性学生”或“研究性课题”的活动,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一般要经历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在问题情境阶段中,学生要通过比较、选择、确定某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称之为“选题”。由于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英语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凤阁 《教育探索》2002,(12):55-55
一、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在中学学习英语之后,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语言交流。2.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并学会学习人类知识浩如烟海,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学会学习是一个人在21世纪立足的基础,是通往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护照。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掌握知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参与实践,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学有所得。那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黄秀媚 《广西教育》2007,(7A):31-31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论交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体验,达到“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助、交流、意义建构是学习得以产生的四大要素。知识是情境化的,学习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兰堂荸苎方式。莩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机械地做数学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实践证明,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口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自主探究、交流互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助合作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知识,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谭本远 《湖南教育》2004,(10):16-17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信息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需要搜集、加工、整理、传递和应用数学信息,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功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数学素养,在数学信息交流中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互动教学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记忆,有助于医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行,它必将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主题式网络教学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式网络教学就是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知识主题所带来的大量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其实质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在主题式网络教学中,学生除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的探究与掌握,是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交流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学会方法、获取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  相似文献   

20.
宓通杰 《双语学习》2007,(10M):81-81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