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召开《人权理论研究》专栏座谈会为了深入开展人权问题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人权理论研究》专栏的水平,反映科研成果,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于1993年12月4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一联合举行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国务院新闻办...  相似文献   

2.
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一项普遍的国际法原则,在紧急状态中保护人权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欧洲人权公约》中人权克减条款进行分析,首先对人权克减进行概述,然后对《欧洲人权公约》15条的克减条款从实体和程序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欧洲人权公约》中人权克减条款存在的非克减人权数量过少。耒明确规定紧急状态须正式宣布的缺陷,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9月28日,国家教委高校社科中心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以及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座谈《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一书。《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是由国家教委高校社科中心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张宏毅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人权宣言》和《大清律例》的差异,说明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到的迥然不同的作用。法国的《人权宣言》提倡人权、法治,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大清律例》强调的则是君权至尊,实行人治及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扼杀。  相似文献   

5.
苏林琴 《中国教师》2008,(23):16-19
<正>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指导国际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唤起了世界人民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所谓人权,是由权利和人道两个概念构成的。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学意义上的权利,它由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6.
从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在人权领域斗争的表现,分析中美人权观的差异以及由此 产生的中美人权状况的反差,就会看出中美人权领域斗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权报告》(中国部分)的真实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宏毅我想,任何一位冷静的读者,在读完美国国务院1994年《人权报告》中国部分后,都会同意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驳美国人权报告的文章所使用的标题,即这是一份“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报告”。且不说《报...  相似文献   

8.
论《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早就对人权问题作了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并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权发展的两重性进行了辩证分析,进而说明只有到社会主义时代才能达到人权充分实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尊重和维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所瞩目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当代霸权政治任意曲解它的内涵,使之成为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一项工具.本文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的思想和《世界人权宣言》作了历史的回顾,对其在现实条件下它的重要意义作了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袁渊泉 《考试周刊》2013,(34):17-18
电影《早熟》和《朱诺》涉及一个相同的主题——青少年早恋及未婚先孕,但是影片中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却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本文分析影片中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探讨其成因,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人权的演变与生产力发展密切关联,资本主义人权观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人权思想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不是天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人权思想,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谢医 《天津教育》2022,(16):43-44
<正>一、人权教育对初中生的教育价值人权教育对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中学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这一价值进行深入思考。人权是维护人的尊严的法律基础,中学生要建立人权意识,才能知道人权是什么?以及如何维护人权?人权体现了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的尊严和价值,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公民的人权,人才能感到需求被满足,才能体验到幸福感,这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对初中生进行人权教育,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12日,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在网上公布了《学前期到8年级的数学课程焦点:追求一致性》(以下简称《课程焦点》),其通过聚焦从学前期到8年级每个年级段焦点领域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了一条课程发展之路,而我国教育部早于2001年就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已实行多年.以往对NCTM数学课程与《课标》的比较研究,在研究跨度、研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微观比较,对两者某一学段某块内容标准的设置进行分析比较,或是将某一个学段多个内容标准进行比较反思,借鉴其优点,如《中美初中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中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要求的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初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二是宏观比较,将幼儿园到12年级美国数学课程与中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全程进行比较研究,一般是选取一个立足点,如数学课程基本思想、数学课程目标标准……甚至也有全程的总体比较,如《中美数学课程标准之比较》(在“指导思想、编排体系、学段划分、教学内容”四个方面作了中美比较).在研究方式上,以横向比较为主,也有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由于《课程焦点》刚公布不久,国内针对它的研究很少,仅有一些背景介绍,缺少深入的比较分析.本文将在比较的基础上给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尊重和维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所瞩目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当代霸权政治任意曲解它的内涵,使之成为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一项工具。本文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的思想和《世界人权宣言》作了历史的回顾,对其在现实条件下它的重要意义作了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保障公民的人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暴力拆迁事件损害的是人民的权益、拷问的是政府的良心、践踏的是法律的尊严,城市房屋拆迁领域的人权保障遭受了强烈的质疑。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指导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被同时废止。新《条例》是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人权保障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权问题在进入90年代以来成为困扰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中美冲突的重要根源。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巨大的分歧。但是,人权观念的冲突并不仅是一个观念上的分歧,更重要的是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政治参量。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美人权交往的历史,分析了中美人权观念的分歧所在以及分歧存在的根据,解析人权观念的分歧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的原由,从追求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这一目标出发,求同存异,加强对话,应是中美正确对待人权问题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权问题的理论研究,本刊从1990年第4期即已辟有专栏,至目前已刊发了8期10篇文章(不含本期),从总体上看,还只是起步阶段。今年11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阐述了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国策,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权状况的权威文献,也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了帮助我院师生员工了解我国人权的状况,对人权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对人权问题的理论研究,理直气壮地维护人权,捍卫主权。我院宣传部、反和平演变理论研究室、科研处、学报编辑部联合邀请我院部分教授与第五届中层干部理论班全体学员,就《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发表举行座谈会。下面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关键,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和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摩登家庭》和《家有儿女》两部剧展现了典型的中美家庭的亲子生活,折射出中美家长与子女之间不同的相处方式。文章比较分析了中美亲子关系异同,并结合亲子关系现存的问题,讨论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社会发展的亲子相处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它以法国启蒙思想为基础,借鉴美国《独立宣言》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精华,较完整地阐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原则,如人权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它们是反封建的锐利武器,同时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有力武器。随着资严阶级逐步上升为统治者,《宣言》反人民的阶级局限性日渐突出,加上资产阶级不断颁布新法来阉割其革命灵魂,终于使《宣言》成为国际资产阶级用来干涉别国内政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年的精心组织和刻苦攻关,由河北师范大学李建强、张继良两位教授主持编撰的《法制的传统与现代化学术库》,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库所精选的专紧紧围绕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展开,包括:张继良博士的《中共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立法》,刘云升、任广浩教授的《农民权利及其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