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序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伦理视角来看,《决定》中蕴含着丰富的以民为本、公平正义、权威尊严、辅以德治的法治人文精神和伦理性品质,则更加强化了建设法治中国巨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极其深远的生成逻辑、鲜明的价值要旨和翔实的实践要求。从生成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法治遵循。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有益于党执政兴国、有助于人民幸福安康、有利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构建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必将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命题,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深刻阐述,从逻辑结构上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以宪治国是核心、法律实施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生命线、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最高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具有原创意义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展示了深刻的理论逻辑力量,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开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开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既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价值逻辑来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实现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地方执政到全国执政,法治的基因始终深嵌于党的组织体系中,党的法规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还是确保其执政合法性的基础。这种应然逻辑和实然的实践凸显了党依法执政的必然性。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就是依循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逻辑,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并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必将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新征程。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实施依法治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实施依法治教,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才能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紧迫任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之下,如何界定和厘清大众传媒低俗化及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影响,在大众传媒低俗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规定: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本文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进行了探讨,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专项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且23次提及“法治”,既鲜明体现出党高度重视法治中国,更全新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的理论品格、深邃的价值意蕴与明确的实践引领。深入探赜其理论品格、价值意蕴及实践引领,有益于系统性、整体性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在旨要。洞察习近平法治思想,要着眼于其蕴涵理论品格的深刻解读。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要求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在价值意蕴,全力释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领引作用,以不断开创良法善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全面从严治党须提升党员法治素养,而大学生党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人才基础,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厘清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理论支撑与价值,剖析当前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育所存在的法治知识薄弱、法治信仰不坚定、法治实践较少等问题,从课程教学、校园环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育的具体路径,坚定大学生党员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5.
正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对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具体步骤作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表明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法治自觉和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提供了价值支撑,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内核,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立法以民主为本,执法以公正文明为重,司法以公正和谐为要,守法以爱国诚信为理。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以及"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不仅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总结,更加突出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贯穿报告全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周燕 《现代教学》2015,(6):13-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和创新。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同时还强调,"要切实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大力提高自律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时期,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思政课弘扬好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须把准“为何讲”“讲什么”“怎样讲”三个问题,把握价值、理论、实践三个维度。价值维度上,它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理论维度上,思政课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力量,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阐释推进全球治理法治化的中国方案。实践维度上,思政课教师应提升法治素养、回应学生法治关切、开发立体化法治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增强时代新人踔厉奋发共建法治中国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