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立强 《现代情报》2012,32(6):29-32
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自己专有的MARC格式,而这种格式一般都只有图书馆专有系统才可以识读。通过MARC与XML的转换,使得实现面向WWW的MARC信息提供成为可能。本文探讨了基于XML的MARC转换设计及其原理,并给出了一个XML描述MARC记录的实例,结合实例分析了MARC元数据的XML描述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XML Schema的MARC元数据描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庆美  周明刚 《现代情报》2003,23(2):100-102
XML Schema是W3C最近推荐的一个用于对XML文件中的信息结构进行定义的规范。本文针对目前广泛存在于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大量的MARC格式的书目数据,研究了基于XML Schema的MARC元数据描述技术,并重点解决了基于XML Schema的MARC元数据描述问题,从而使得专用的MARC规范格式的书目数据能被转换为普通机器可理解的元数据。  相似文献   

3.
李航  王臻 《情报探索》2014,(12):133-135
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中基于XML/RDF的两种元数据描述技术,一种是传统的机读格式MARC元数据,一种是DC元数据。通过对比发现,DC元数据描述的数字资源信息更为直观、灵活、易读,但DC元数据并不能完全取代MARC元数据,二者各有优点和不足,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
应用XML模式描述MARC格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情报杂志》2005,24(8):66-67,70
分析了部颁行业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特征,讨论了Inrerner环境下数据交换和描述语言XML的特点,并给出了一个XML描述MARC记录的实例;探讨了应用XML模式描述MARC格式的原理,并提出了一个XML模式描述MARC格式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伯琼  钟国祥  胡飞 《现代情报》2009,29(6):124-129
DC和MARC元数据如何进行转换,从而将它们集成在一个系统里面实现无缝检索是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文章试着利用XML、RDF、XSLT对DC和MARC的转换进行句法描述和探讨,并介绍了XSLT处理器在转换中的应用,以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贺梅萍 《现代情报》2005,25(11):72-74
本文将Dubfin Core与MARC进行比较,总结了MARC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局限性和Dublin Corer的技术优势。并对基于XML语言的Dubfin core在数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编目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徐健 《现代情报》2005,25(10):213-214,217
针对目前MARC元数据网络发布系统的弊端,提出了基于XML的MARC元数据网络发布结构体系,并对其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XML的三个常用元数据描述工具的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庆美  周明刚 《情报科学》2003,21(6):615-618
随着Internet和WWW的飞速发展,XML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为网络信息的管理、搜索以及Web上各种应用的链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XML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存储和管理。XML中较常用的标签定义工具有DTD和XML Schema,而RDF是一个专用的元数据描述框架。本文结合一个MARC元数据描述的实例,对这三个工具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对比,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了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王任阁  高智慧 《现代情报》2004,24(2):77-78,218
图书馆界广泛采用MARC格式存储和传递书目数据。MARC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表达格式,较为复杂和繁琐。为此,我们尝试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编程对MARC格式数据进行转换,插入SQL Server数据库.再应用ASP技术实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模糊检索,形成动态查询。  相似文献   

10.
韩毅 《情报科学》2003,21(12):1320-1322
数字图书馆在WWW上进行相应的信息展示与提供,基于HTML的文档标记使信息查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基于XML的搜索引擎逻辑结构,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XML半结构化文档建立索引和查寻时采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得数字图书馆在WWW上开展深层次信息提供成为可能,并且也使图书馆原有的MARC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信用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应用型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信任、信誉、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信任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誉是正向信任的累积效应,信用则是信誉的长期积累并具有商品特性,尤其是具有货币的流通、贮藏、支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梁清煜 《大众科技》2012,(8):100-101,33
水土保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创新过程的关系,认为创新需与教育结合,而教育本身也在经理创新的过程,指出了导致后现代科学现代化压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重点考察了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分析了德国体系的特点和结构以及近三十年来的主要危机与改革的措施.文章指出每次危机的发生都带动了创新和改革的发展,特别介绍了今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发展步骤,即所谓的"实地学习概念",文中详细介绍了教学模块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杜晶晶 《科教文汇》2013,(25):11-14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异同分析,进而得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未来10—15年,科技进步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增长方向的同时,将深刻改变人自身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及其满足形式。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或企业面向未来在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进行的前瞻与预见工作,通过深入系统的信息和知识元分析,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愿景、具体场景、未来关键技术群4个方面,文章重点阐述了生活、工作、健康、信息、安全5个领域的全景图,为擘画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愿景和科技创新需求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在油气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中呈现的潜力和面临的机遇。针对中美博弈全面加剧、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国际投资合作环境日趋复杂、能源转型日益紧迫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4点战略方向和建议:(1)打造互利共赢的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稳健提升能源合作抗干扰能力;(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体系建设,系统提升抗金融风险能力;(3)突出油气合作主线,牵动新能源接续发展;(4)以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正确抉择发展方向、深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