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 :“鼎颠趾 ,利出否 ,得妾以其子 ,无咎。”王弼注 :“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 ,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 ,则是覆鼎也 ,鼎覆则趾倒矣。否 ,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 ,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 ,将在纳新 ,施鼎以出秽 ,得妾以为子 ,故无咎也。”孔颖达疏 :“妾者 ,侧媵 ,非正室也。施之于人 ,正室虽亡 ,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 ,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 ,则母以子贵 ,以之继室 ,则得无咎 ,故曰‘得妾以其子 ,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 :“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 ,因其颠而出之 ,则为利矣…  相似文献   

2.
明代哲学家薛碹以“物镜之喻”阐述心与理的关系,对心和理作了区分,被黄宗羲评论为“犹二之也”。但他实际上最终却是要达到心理合一的境界,实现超越的本体境界。他指出了心理不能合一的原因是气禀、人欲使心昏而理不能明,并提出了依靠“敬”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心理合一。他更多地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心理合一。  相似文献   

3.
孙奇逢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学《易》旨在用《易》以治身、治家与治国平天下。“天下之道莫善于相反而相交以为用”,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是安危相随、泰否相因,始终都是“反交为用”的。所以,他提醒人们要泰不忘否。即便事已得凶,亦当仍使之趋吉,犹“逆挽而进之者,此《易》道之用与造化侔,而圣人作《易》之功亦与天地并也。”  相似文献   

4.
共和精义     
共和譬之金,国家譬之金矿。专制横威,民气雌伏。共和之道不昌明,犹金在矿,瓦石蔽之,榛莽障之。天府虽富,不可得而见也。及民智日开,意志无由宣泄,则必思所以解脱其捆缚,犹之财用不足,则思辟地利以足生计也。故当民穷力敝之秋,有人告以某处有金矿,则闻之者莫不争先恐后以趋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工教育》2009,(7):21-2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相似文献   

6.
《勉学》     
课文摘要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相似文献   

7.
<正>杞柳文学社成立于2007年9月,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杞柳"二字撷自《孟子·告子上》中的"杞柳"之喻:"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杞柳文学社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理念;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修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为年级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勉学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9.
说实在的,评判一篇考场 作文得分的高低最重要的还是 看立意与语言的功底。其他诸 如结构、文体等固然也重要,但 那都是外在的,而非厚重的内 核。尤其是立意,古人早有定 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 之乌合。"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 立意,就很难让文章提升到最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大师、大学生和谐互动之学,是教师导引、学生从游之学。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日,‘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梅先生对“大学之道”的论述,影响深植于清华,而远播于厦大。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梅贻琦曾经对学校教育有这样一段阐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作为一名教师,追求最好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我们的理想,而这种理想正是基于教师这个称谓和对教育这份事业的认同和热爱。  相似文献   

12.
千钧一发     
枫叶 《下一代》2011,(2):22-22
【出处】:《汉书·枚乘传》。 【原文】:夫以一缕之任系干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4.
徐山 《天中学刊》2003,18(3):60-60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王弼注:“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则是覆鼎也,鼎覆则趾倒矣。否,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将在纳新,施鼎以出秽,得妾以为子,故无咎也。”孔颖达疏:“妾者,侧媵,非正室也。施之于人,正室虽亡,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则母以子贵,以之继室,则得无咎,故曰‘得妾以其子,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因其颠而出之,则为利矣。得妾而因得其子,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5.
姚为洲 《中文自修》2004,(11):44-45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16.
师生如鱼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师生如鱼。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梅校长把师生比作自由、活泼、灵动、可爱的鱼儿,真乃形象生动,颇具匠心!一、师生如鱼——鱼儿离不开水鱼扎要健康成长,自然需要良好的环境。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  相似文献   

17.
一、情境激趣.引发期待 师:咱们学过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谁还记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师:杜甫的诗句,挺好.还有吗? 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师:读书让人聪明,刘向的诗句.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8.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载以来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似文献   

19.
[文题设计] 先读下面关于"书"的名言,再按要求作文。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了书籍,就好像没了阳光;智慧里没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高尔基:我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语段,直译划线句子。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