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也是  相似文献   

2.
浅谈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是知识的世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提法也越来越响亮,国际竞争的焦点也逐渐汇集到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上。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广度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呼唤着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的变革,素质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并全面实施的。职业教育是与21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同时,教育领域是一个蕴涵着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行业,对教育知识进行管理是提高教育知识的共享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知识管理的成功与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历史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人类进步的直接推动力,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社会;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在生产领域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同时也全面、深入地影响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不但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东西方的文化、教育也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相互碰撞与融合;21世纪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不仅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以及人对社会生活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王新国 《教育艺术》2004,(6):38-39,37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造性的新世纪人才,是21世纪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为21世纪将充满竞争、变革和机遇,21世纪将时刻召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空前提高,它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曹顺福 《高教研究》2005,21(4):71-7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21世纪教育有四个支柱,即:“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活。”这概括了教育应如何注重人才能力培养问题,特别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实现知识教育与人才能力教育的有机结合。加速推进高职教育人才的能力培养工作,无论对学生,对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类的进步、国家的繁荣都必须依赖科技进步和知识应用,而这一切需要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善于创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知识传播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海军院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的更新与科学化,教育观念转化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上,人才培养在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将是21世纪海军院校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提高全民素质关键在于教育,振兴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和品格。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的世纪。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结论,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呢?  相似文献   

11.
张生香 《西宁教研》2001,(4):45-45,43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类的进步、国家的繁荣都必须依赖科技进步和知识应用,而这一切要求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善于创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知识传播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人类进步的直接推动力,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社会。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在生产领域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同时也全面、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不但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东西方的文化、教育也在这种大趋势中相互碰撞与融合。  21世纪是人文主义时代。不仅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而且重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重视对人的潜能开发以及人对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的提出与背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人们把已经到来的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进入 21世纪。面对新世纪的到来,整个社会都在呼吁: 21世纪,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 !  全新的教育新在哪里 ?  21世纪的教育将发展更快  21世纪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抢占加快发展的制高点,国内各地也都在谋求加快发展。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加快发展成为 21世纪的时代最强音。 21世纪的另一时代特征,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信息化。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以使自己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或迎头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美国在 60年代信息化已成相当规模, 80年代以来又进行了以信…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教育探索》2005,(1):60-63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知识将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知识本身从其概念到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影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给教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所需要的是善于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知识的信息型人才。培养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突破口在于发展计算机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愈来愈多地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人类智能的世纪。为了迎接知识的挑战,我们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进行大力度的改革。计算机问世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并带动各个现代化。如何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工作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问题。为适应新的教学方式,CAI(Instruction)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面对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明确提出把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可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育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教育要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应该重视了。朱兰(Joseph M.Juran)认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也有人认为21世纪是经济的世纪、环保的世纪、信息的世纪、知识的世纪等等,从事标准行业的人还提出21世纪是标准的世纪,甚至提出了“21世纪是生活标准化蓬勃发展的世纪”的观点(宫向东)。其实,不论是什么世纪,其实现的基础都是标准化,钱学森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标准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从国际标准化组织给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活动”的内涵看出,其所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承认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一种通识教育,还是一种全体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我们更应大边提倡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它做为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