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靳欣  张含 《课外阅读》2007,(8):30-31
读书的人仿佛越来越少,读诗的人恐怕已经微乎其微。不想争辩读诗是否有用,只想分享一份读诗的感受。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栖居的方式,是一种感怀生命  相似文献   

2.
读诗是一个内心活动。没有人会特别注意自己在读一首诗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的,但是事实上,读诗是分层次分深度的,本文试将读诗的这种心理机制细化,拟将其划分为三个角度,即文学的角度,文献的角度和探究的角度,以具体诗作为例分别述说其不同。  相似文献   

3.
标题之于诗,如同眼睛之于人。要了解一个人,不可不看他的眼睛;要读懂一首诗,不可不读它的标题。  相似文献   

4.
读诗的感觉     
王媛 《特区教育》2011,(3):32-32
读诗的感觉 像月亮落在了我的床上 像星星含在了我的梦里 像小鸭欢快地戏水  相似文献   

5.
地名系统化和标准化是地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对区域研究、国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地名和自然地名的界定、划分及构成要素等是地名系统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读诗识花     
姚天健 《小读者》2011,(6):61-61
读下列诗句。识十种名花: 一、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二、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三、带雨红妆湿,迎风翠袖舞。四、洁连根尽玉,清到叶俱香。五、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欣赏能力,自己发现亮点,享受诗歌的美,从一个富有情趣的镜头;生动而典型的意象;新奇的感受、领悟、联想、想象、构思;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洋溢的才气与深厚的功夫五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长期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美。  相似文献   

8.
读诗与创新     
彭世杏 《湖南教育》2001,(20):27-27
人的思维由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部分组成,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几种思维综合作用的产物。创新离不开形象思维,在当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训练。诗歌教学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最高形式的语言艺术,读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文学趣味的高低.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等其它种类文学,体会小说、戏剧等其他种类文学的佳妙之处,因此,加强读诗与文学趣味的培养,进而提升个人修养与生活品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等技校的学生们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调节其情志,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乐于学习呢?文章从分析学生们对诗有着浅淡的趣味入手,指出诵读诗歌有助于培养其对于文学的纯正的广博的趣味,同时,诗歌自然具有的节奏感、音乐美,既可以舒畅气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也能使其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产生乐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读诗·写诗·个性作文(板书课题)师:所谓“读诗”,是将我们在初三时学过的一首诗《蒹葭》再重读一下;所谓“写诗”,是在读诗的基础上,把这首四言古诗改写为现代白话新诗;所谓“个性作文”,是指我们每个同学在改写的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人们对特定空间或区域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试通过分析内江市地名的结构,初略探讨地名结构的形成过程,地名命名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名所蕴含的文化,从而引起人们对地名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3.
船山诗论不侧重在诗歌创作方面论诗 ,而在于关注如何读诗、如何悟诗 ,即着眼于诗歌鉴赏 ,在开拓诗论的领域方面不同凡响 ,这是它的特色和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15.
读诗与解诗     
到底应该如何去读诗与解诗呢?我们首先要面对两个问题:读书有没有方法?读古典诗词有没有方法?这两个问题和占人关于写文章的说法相近,即“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至少前人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可以参考借鉴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明代著名诗人兼诗评家谢榛说:“学李、杜者,勿执于句字之词,当率意熟读,久而得之。此提魂摄魄之法也。”杜甫主张“读书破万卷”,不仅读得多,还要读熟、读懂。白居易读书,“以至于口舌成疮,于肘成胝”。所以不妨说,熟读精思,于古于今,都不失为学习之一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查找地名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一些地名工具书。  相似文献   

17.
18.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四川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四川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遗存较少,移民地名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四川移民地名沿江及平原地区高于边远山区;四川移民省籍来源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化背景与空间距离的因素湖广籍占了约60%,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填地名     
小明的爸爸经常在江西省内出差,去过粮多的县市。有一次,小明问爸爸:"你去过哪些地方呢?"爸爸笑了。他列了一张表给小明。小明一看愣住了:表上只写了一些偏旁  相似文献   

20.
地名系统化和标准化是地名学研完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区域研完、国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地名和自然地名的界定、划分及构成要素等是地名系统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