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静  朱冬梅 《考试周刊》2012,(64):24-25
红色旅游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其旅游文本的跨文化翻译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赣州是孕育共和国的摇篮,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丰富。红色旅游文化的英译本对传播赣州红色文化,把赣州红色旅游进一步推向国外市场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和文化传播原理,从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出发.试析赣州红色旅游英译中的文化再现现象。  相似文献   

2.
赣州作为"客家摇篮",拥有悠久的客家历史和灿烂的客家文化。新建的赣州自然博物馆拥有大量客家文化外宣材料,本文从翻译技巧研究赣州自然博物馆客家文化外宣材料的英文翻译,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客家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艺琳 《考试周刊》2012,(85):27-28
赣州作为“客家摇篮”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州客家饮食文化有着其独具魅力的特色.客家菜肴名的文本翻译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相关方面的翻译研究却不多。因客家文化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本文试从异化翻译角度研究赣州客家菜肴名的英文翻译.以期完善客家饮食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由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组委会筹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在赣州隆重召开,会议旨在重点探讨客家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以及赣州在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共8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客家文化中心是不断转移与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宋至明代,客家文化中心,主要在汀州府和赣州府等地。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嘉应州即今梅州地区成了全国客家文化中心,主要论据是:重视文教,人文鼎盛;国内客家地区移民的基地;遍布世界各地华侨的主要祖居地;直隶嘉应州的设立与社会迅速发展;梅县话成了客家话的代表方言。但是,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客家文化中心的地位,对整个客家地位的发展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7.
<正>由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以"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为主题,于2011年10月21-24日在江西赣州、广东河源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  相似文献   

8.
你,是客家文化的摇篮。你,是镶嵌在赣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打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一书,我对你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为生在这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土地上感到骄傲和自豪!大自然偏爱赣州。赣州,山清水秀;赣州,资源丰富。这里是"稀  相似文献   

9.
<正>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江西赣州隆重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大田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等海内外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主题是"客家文化遗产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学者们展开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湘南学院学报》2012,(3):28-30,42
历史上,赣州地区由于中原汉民不断迁入而形成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和行为模式上相应做出改变。其饮食文化的各要素都呈现出调适机制,从生存环境、族群心理和面对现代化三方面体现出赣州客家饮食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1.
黄光生  张品俊 《考试周刊》2012,(71):167-168
赣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从宋城历史、苏区精神和客家品质等三个视野入手分析赣南地域文化及其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认为增进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医学教育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赣州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进行分析,揭示客家乡村妇女的性别特征,剖析庙会与妇女社会性别形成的关系。认为庙会是性别文化的一种表征,庙会文化参与了妇女社会性别的建构。客家乡村妇女的社会性别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妇女缺失公共空间的话语霸权,私领域主动权的获得与其对家庭的贡献成正比,妇女主体身份的自我认同性较强。转型期的庙会成为重塑地方性别文化和维持客家乡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艾儒略、刘迪我、聂仲迁等耶稣会士,先后在客家原乡闽西(汀州)、赣南(赣州)开堂布教,使之发展成为西方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布天主教的重要基地之一,从而为今日客家原乡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赣南、闽西和粤东这三个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中,赣南尽管以其众多的客家人口及保留完整的客家文化,被誉为了解客家、体验客家的最理想的基地,但在社会范围之内,它显然受到了一定的冷落,以至于在一般公众心目中,但凡言及客家,必称闽粤。这就使得赣南客家人在相当程度上“失语”,从而造成赣州这一目前国内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域广博,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有着非常鲜明的民俗特色,而客家作为我国一直非常优秀的一支民族,其间涌现了非常多的著名人物,比如文天祥、孙中山都是其间的优秀代表.赣州是比较大的客家聚集地,客家人在劳动中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化特色.本文探讨了客家民族的特色,研究了客家人的养生意识,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江西省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2008年秋季我和同事们从高一年级开始了政治新课标的教学实践,回想近三年的新课标教学,令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把乡土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到课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家乡赣州有着丰富的宋城资源和浓厚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为文化生活课程提供了大量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我们把赣州乡土资源与课程加以整合、运用,不但实现了开放、探究、实践等新课程目标,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七里窑,距赣州城区约五公里,系宋代江西的四大民窑之一。史烧于唐末,盛于南北两宋,终烧于明早期,前后续烧五百年。烧造品种、釉色繁多,其中褐釉乳钉柳斗纹罐等产品远销日本、朝鲜等国家。而每次瓷种的烧造变更,都与赣南客家移民情况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从而“七里窑”也成为赣州“客家摇篮”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程度较高等问题,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地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总结地域文化融入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和再重构的方法,并结合湘潭地域文化元素中的饮食文化、红色文化,提出湘潭地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纪念品融合设计的方法,以此提升红色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其辨识度和附加值,从而推动湘潭红色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看,应该从广义上把握文化的含义。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个性与地域表现,无论是物态客家文化、制度客家文化、行为客家文化,还是心态客家文化,均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一定影响。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提出,为经济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方向。建设富庶幸福美丽新梅州、实现梅州科学发展,是客家文化与幸福导向型产业的天然的契合点。实现客家文化与幸福导向型产业互相促进,必须充分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有意识化解客家文化的消极因素,发展合适产业促进客家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客家水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江西赣州赣县白鹭村为研究区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白鹭村水井进行诠释。结果表明:水井数量多密度大且呈现出沿道路河流、宗祠、农田的布局特征;随着社会变迁,水井空间布局也不断变化;白鹭村水井蕴含了平民文化、儒家思想和移民文化;对水井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旨在为人们找回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