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芳  毕芳 《新闻前哨》2005,(10):64-65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的确,由于电视新闻特有的制作设备——摄像机的存在,使得每个人在面对镜头时都会有有意或无意的表演行为,就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这就是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相似文献   

2.
靖鸣 《新闻记者》2007,(2):52-54
采访对象接受媒体采访会呈现“霍桑效应”著名记者艾丰认为:“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①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5.
探析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现象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闻采访中霍桑效应产生的原因和所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消除新闻采访中霍桑效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性。但是,假新闻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的新闻界。假新闻的形成有主观故意的,也有非主观故意的,后者的比重相当大。  相似文献   

8.
沈彦 《新闻世界》2013,(9):44-45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通过周边采访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潘泉 《新闻知识》2006,(8):62-63
电视新闻采访是一门涉及声音、画面和文字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在采访中,记者通过画面组接技巧这个特殊的蒙太奇来进行蒙太奇思维,将采访对象用摄像机现场记录下来,以流动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传播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官,致使观众身临其境,快速视听到事件的本来面目。就整个电视新闻而言,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先导,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每个新闻报道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任何电视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采访,不会采访当不了记者,采访水平不高成不了优秀记者,采访决定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整个宣传报道的成败。电视新闻有没有技巧呢…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信息发展步伐。当前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电视台在面对市场信息的激烈变化,需要电视台新闻采访记者优化信息采访技巧,合理运用信息采访艺术,及时记录真实、准确、有价值的素材。这就要求新闻采访工作应当以平等的态度与被采访者沟通交流,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新闻性,进而推动电视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红彦 《中国广播》2007,(12):46-4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普遍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仍然屡见不鲜。对此,受众不满,媒体不安。难怪有人说,新闻失实近乎成了一种“顽症”。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可以列举许许多多,有主观的、客观的;有主观故意的、也有非主观故意的。其中非主观故意的原因造成新闻失实现象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那么既然不是主观的、故意的,怎么还会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而言,采访工作不仅是整个报道工作的重要前提,还是产生优质新闻的基础,采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报道的好坏,因此,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记者,除了要有基本的新闻报道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胜任电视新闻的报道工作。如何提高自身的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问。一个记者,如果能够在提问的时候掌握好技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电视新闻质量。提问,不仅考验了记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体现了记者的反应能力和职业水平。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采访中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的几种主要方法,以及提问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鸿 《新闻记者》2007,(4):54-56
从一个被《大家看法》忽略的问题谈起2006年11月22日,央视12套《大家看法》栏目播出了一期探讨公证机关的公信力问题的节目。节目以一个名为《复活记》的“101°热度故事”开始,短片讲述了成都市一名公证员尹某在售房者杨某毫不知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记者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如何提升工作成效,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曲冰 《新闻传播》2010,(6):66-66
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除了具备一定的采访基本功外,还应该注意运用电视新闻特有的采访技巧。在学习新闻前辈诸多采访经验的同时,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归纳出四个“必须”。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言论自由对于电视新闻采访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电视新闻被采访人言论自由的提升,让受采访者敢于说出事实的真相,这对于提升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采访情况,阐述了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提升被采访人的言论自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在电视新闻真实性备受关注的当下,有时记者虽然用摄像机如实记录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所反映的可能未必是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没有说实话,而你却记录了他提供的虚假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让被采访者道出新闻的真相?这就需要记者浸入式采访。本文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事实,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钰 《记者摇篮》2014,(8):43-44
采访,即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是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而电视新闻、专题等的采访行为,作为采访概念范畴中的分支或者细化,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流动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在采访报道媒介方式上与报纸广播等媒介存在差异,形成了较为特殊的采访模式与技巧。本文将根据作者在电视节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即兴采访手段的广泛运用给电视新闻和新闻性节目及纪实性节目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不仅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新闻本身的表现力也大大增加.但是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在实际的新闻采访活动中运用好即兴采访,让即兴采访真正为新闻报道出彩服务,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就提出了六点作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运用好即兴采访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