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龚帅 《现代语文》2011,(4):103-10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表现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缺乏主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王小新 《学科教育》2001,(7):27-29,37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认知动力,强化阅读的认知操作活动,提高阅读活动效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评价反馈阅读教学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给学生解疑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通常表现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正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谢惠霞 《广西教育》2007,(4A):41-4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进而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基于问题的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医学院首先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我试图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意识”培育,让学生用独特的历史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吕智杰 《考试周刊》2012,(24):145-145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问题。所以,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问题意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认知动力,强化阅读的认知操作活动,提高阅读活动效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评价反馈阅读教学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给学生解疑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厉功园 《考试周刊》2012,(60):45-46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数学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数学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的学生;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进行质疑,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至I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其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