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洁  熊艳 《职业圈》2007,(3X):86-86,80
基于《公司法》不允许劳务出资的现状和理论界对劳务出资的争议.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劳务出资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了劳务出资是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需要,是弥补股票期权缺陷的需要。也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关于股东出资以及股权纠纷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抽遮出资、虚假出资等出资不足问题方向上,而对于股东在出资过程中"超额出资"行为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少有涉猎.文章对就股东"超额出资"行为的成因、性质以及引发的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君博 《职业圈》2008,(23):14-15
我国目前关于股东出资以及股权纠纷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出资不足问题方向上,而对于股东在出资过程中“超额出资”行为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少有涉猎。文章对就股东“超额出资”行为的成因、性质以及引发的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损害了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且影响了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文章主要通过对虚假出资的表现及法律责任的简要分析,研究针对虚假出资的应对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司转投资 公司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公司法第十六条前两款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务派遣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企事业单位也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在阐述劳务派遣特征的基础上,浅析了推行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鹏 《职业圈》2012,(8):148-149
A公司是设立在我国中部地区的一家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和所有在华的其他运营中心一样,A公司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用工形式对于基层务工者,同时也是劳务派遣的主要雇佣对象而言,虽然发展多年,但是很多基层务工者对此并不是很熟悉,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对此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公司在其中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经济实力能够长时间的快速提升,需要各个公司内部的治理质量得到优化,之后,在公司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多方面的改善和优化。在当前国民经济体制内部,多样化模式占比数值不断增加,并且在当前国企、民企内部展现出了巨大力量。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弊端,同时细致地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确立、中外情况的对比,以及在公司法前提下的优化,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是一种生活化的文学,是文学和生活的统一。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逸出生活,成为书面文学,也能在其他复杂体裁中发挥自己独特的结构功能。所以,我们在强调民间文学的生活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或体裁形式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陈江锋 《职业圈》2011,(33):71-71
当前油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问题 劳务派遣用工在油田企业已经实行了多年,操作相对也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瀛春  陈巍 《职业圈》2012,(30):97-98
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方式,有效实现了劳动力雇用和使用的分离,劳务派遣公司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发挥了其管理的专业优势。同时,用人单位“用人不招人”,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劳动争议率,故为众多大型企业所青睐。特别是针对编制十分有限的电力企业而言,劳务派遣用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用工在线路巡护、设备检修及司机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在总员工中的占比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洪生 《职业圈》2011,(33):140-140
关于劳务派遣。对其称呼学界有许多说法.“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等等称呼都是存在的。对于其界定,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从不同学科和研究视角出发,研究者给出不同的界定。从用工单位视角看,劳务派遣是一种用工形式;从派遣员工视角看。劳务派遣是一种就业方式;从派遣机构视角看,劳务派遣却是一种经营活动;法律研究者则更倾向于将劳务派遣视为一种特殊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程万华 《职业圈》2013,(8):70-71
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特别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是,由于规制欠缺,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与劳动者权益维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学界对劳务派遣的存废问题一直争议颇多。本文将从劳务派遣制度的概况入手,通过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对该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需要加以完善之处。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特别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劳务派遣制度在设计之初是为了更好保障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为有些用工单位规避法律责任的法宝,变相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劳务派遗制度的利弊两面,趋利避害。善假于物,使其真正成为人才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保障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推进用工专业化、精细化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在个案中对公司的法人人格予以否定的制度.文章介绍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珍桃 《职业圈》2013,(30):113-113,115
一、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特殊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迅猛发展于90年代。1990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介绍暂行规定》,首次提出了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1995年又颁布《就业登记规定》,所谓的劳动力市场也仅指那些职业介绍机构。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是具备劳务派遣资质的派遣机构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机构与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并提供相应劳务费用的用工形式。为了明确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劳务派遣用公制度的规范执行。在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有专门的条款对以上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劳务派遣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但同时公司治理也会通过筹资偏好影响资本结构的形成.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从而为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强化公司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亮 《职业圈》2013,(24):159-159
一、引言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企业用工中以其优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促进体制内部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劳务派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劳务派遣用工既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同时又隐藏着风险。因此,用工单位应辩证的看待劳务派遣,既要充分利用劳务派遣的优势,又要正视劳务派遣隐含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确保企业和谐发展。陕西省邮政公司属国有大型中央企业的陕西省分支机构,现阶段人员招聘较多采用劳务派遣,所以,劳务派遣存在的法律风险越来越突出了。本文从陕西省邮政公司人力资源的角度,主要在界定劳务派遣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劳务派遣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非货币财产出资不足的连带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非货币财产出资不实的连带责任到底有没有道理,到底应不应该不区分过错而一概要求守约股东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延玲 《职业圈》2008,(6):106-107
文章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非货币财产出资不足的连带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非货币财产出资不实的连带责任到底有没有道理,到底应不应该不区分过错而一概要求守约股东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