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中的超象之思的源头应追溯到老庄,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哲学家和诗学家的本体论思辨,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唐代以后,对诗学超象的探究可谓渐入佳境。司空图的“四外说”:“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提出,表现了一个诗学家超象之思的睿智和逼近诗学真理的诗思,对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趋向成熟,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四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1.诗歌具有“象味”;2.诗歌具有情味;3.诗歌具有含蓄蕴藉之美;4.诗歌具有理味。而真正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应是这四者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3.
从四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1.诗歌具有“象味” ;2 .诗歌具有情味 ;3.诗歌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4 .诗歌具有理味。而真正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应是这四者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注重"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等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心想、身动、眼随"的动律。同时强调"形未到,神先到","形止神不止"等训练法式。眼神在中国古典舞中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韵”最主要的特征是一种富含音乐精神的生命舞动。虽然“气”的生命论哲学涵义赋予“韵”以形而上的意义,但这一范畴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美学实践。在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的发展中,“韵”的生命特质得以突显,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严羽首倡的"兴趣"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的特性和司空图"象外之象"及"韵外之致"的特性都是在承继并突破诗歌意"象"审美情味特性上形成的。不同于读者反应论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看,水月镜象之水、镜指处于出场状态的显在情绪,是复杂心境中显现出来的基调情绪(背景情绪);而月、象指由显在情绪暗示烘托出的未出场(隐匿)情绪,"无迹可求"就是指这种朦胧的情绪。而水与月、境与象共同构成意境,呈现一种由显在情绪与隐匿情绪混合成的复杂心境。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动构式到底有怎样的句法表现?这个问题学界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汉语中的动构式进行界定。通过和英语中动构式的比较,发现汉语中的"NP+V起来+AP"和英语中动构式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众多共同点,又通过与汉语主动构式、被动构式、话题句的比较,得出"NP+V起来+AP"结构就是汉语中动构式,并指出"NP+V起来+AP"有内部分化,不是所有符合的句子都是中动句。  相似文献   

8.
王朝萍 《海外英语》2022,(15):219-220
中动构式是语言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结构,该研究对英文中动构式的结构和意义进行研究,建立分析框架,全面地揭示英文中动构式的本质,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高职英语教学。研究发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较好掌握英文中动构式的分类、主语的特点、动词的及物性和修饰语的特点对于中动构式意义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自我的文化性格和内在的精神品质。传统水墨语言中蕴含的“味外之旨”为画面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开拓了广阔空间,恰似水韵,漫无边际。在中国古典“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审美观浸染下,水墨语言的审美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影响遍及中外。如当代著名具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琳·杜马斯,其艺术创作就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语言,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精神性和表现性。文章将从具象和意象的表达入手,结合对马琳·杜马斯作品的分析,论述中国传统水墨语言在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戴震《毛诗补传》中语之转、一声之转、声义通这三种声训进行了考察,考察后得出:戴 震在《毛诗补传》中所提出的语之转、一声之转、声义通都以声纽双声为主;韵部则复杂多样,有的以韵部有 联系为主,有的则与韵部无多大联系。  相似文献   

11.
律诗乃"文言"之一种,且是其成熟的形式。"文言"有"文",既有空间之象(文字的"并置呼应"),又有时间之象(言声的"并置呼应"),律诗更是如此。音律的舞蹈在律诗对偶对仗、平仄粘对及音韵的形式美中生成"音象",以"文"容"言",以"文"超"言",使得"言"不再单单是语言学层面的东西,而成为文字学意义上的内容和"立象以尽意"的一部分。在"并置呼应"象形(立象)表意原理的作用下,"音象"在言声的"时空和构"之舞中,隐微地传达出逻辑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此非非此"的曲致深韵。  相似文献   

12.
汉语有其独特的语言风貌:没有形态的变化,词序是十分重要的语法手段,词性变化十分灵活,语法关系较为松散,语义对语境依赖性较大等;这些属性不仅满足了诗歌创作形式上的需要,而且在古典诗歌作品中几乎是天然地创造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这些恰恰都是意境的必有之义。意境的形成与汉语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韵”的标举、超俗求雅取韵胜、“诗之美”的强调三个方面论述了黄庭坚对文艺美学的贡献,提出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对黄庭坚的文艺思想及其艺术创作进行再研究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即超越单个词语边界的联想意义的扩展,可分为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和中性语义韵三大类。借助北大CCL语料库,以"难以遏制""惨遭""狠刹"为例,指出这些动词语块都具有消极语义韵特点,把这些特点有意识地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迅速准确地掌握汉语动词语块的搭配特点。  相似文献   

15.
"袖舞"是中国古典舞中极具代表性的表演形式之一,它历经数千年历史的发展变迁,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蕴含了古典艺术"韵"的美感与"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的呈现。本文以"袖舞之形"概述历代"袖舞"的历史渊源,从"袖舞之技"、"袖舞之韵"两个方面阐明传统"袖舞"在当今的创新与发展。旨在引发人们对"在多元一体文化趋势下‘袖舞’如何取得舞蹈艺术创作的更进一步发展"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周秦以来持续两千多年的“义利之辨”,孕育出华夏文明的主要硕果之一——儒家道义论,追踪其思想渊源及逻辑发展,在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对立中,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分和中西比较的视角,发掘其价值观意义并予当代性的评价,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特殊的跨语言现象,中动构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语言中。在该构式中,被动的参与者充当主语,而谓语动词却是主动形式。基于构式语法理论以及中动构式的界定标准,通过观察大量真实语料,发现汉语中也存在中动构式。中动语义具有跨语言的特征,并且能在汉语结构中得到实现,其中"V-起来-AP"构式是典型汉语中动构式。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证实了"V-起来-AP"构式的中动地位,并对该构式中动词和修饰语的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深化汉语中动构式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杜泽兵 《天中学刊》2008,23(2):129-131
英语情态从意义上可分为真势情态、认知情态和道义情态,这些情态表达实际上是一种构式——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的图式结构.在句法上,情态构式的情态成分独立于命题之外,又依赖于命题而存在;在语义上,情态构式的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呈级差状,而且和说话人的态度的主客观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艺术追求典型形象不同,"意境"是中国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中国艺术之美正在于它那不可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以"意境说"这一理论线索,可以探寻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那超越"泉"、"月"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20.
廖艳云 《广西教育》2014,(42):91-92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文韵、文学、文化之美,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