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聊斋志异》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篇章为数众多、想像奇特,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爱情婚姻的认识和理想,更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知己难逢的孤愤情怀。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和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上的两颗明珠,其代表作《边城》和《倾城之恋》,都是以爱情题材的外衣展现对人性悲剧命题的思索,通过现代视野反观其二种爱情,形式虽然不同,一版乡下爱情神话,一版都市爱情现实,但在悲剧意蕴表达上的深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在元杂剧爱情剧中,贯穿着元代文人士子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他们将在现实中屡求不得的人生理想借助剧作中失意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相敬相知来实现。作家的人生价值理想也自然寄寓在这种知己情结之中,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玉壶春》便可作其代表。  相似文献   

4.
新型"被××"结构因其违背传统语法规则的特殊用法和巧妙的语用效果而被人们广为推崇,并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迅速流行开来。比较新型"被××"与传统"被"字句的结构,可以分析出新时代下新型"被××"结构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言文里“为之×”形式的句子不少,但课本及古文读本对其所作的注释差别很大,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解释起来也较麻烦,故有必要辨析一下。如果单看下面几句,不会有什么分歧: 例①持其踵为之泣。例②草木为之含悲。例③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相似文献   

6.
在亲朋好友升学、结婚、得子、乔迁时,人们往往会在贺信贺电中用上“××之喜”的祝贺语,以增添喜庆的气氛。下面将一些常用祝贺语的来源及含义作些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8.
【剧情简介】影片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段贫穷但饱含理想的时光: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她因此一直很自卑。  相似文献   

9.
古典爱情的现代演绎:《伤逝》与《莺莺传》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伤逝》的故事情节,大胆借鉴了《莺莺传》的叙事模式,并将现代青年的“恋爱自由”,纳入到传统“私奔”现象去加以思考,进而深刻表达了鲁迅对现代思想启蒙的困惑与绝望。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诗经》的删削过程中,保留并肯定了春秋时期那些原生态的民间情歌。孔子的慧眼是识得这些民歌的真正价值和丰厚内涵的,《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男女之间自然的关系:既有精神的热恋,亦有本能的欢悦,既有遇合无期的执着追求,亦有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和对生命本身的热情记歌。是上古社会爱情审美心迹的真实展示。后世的许多民歌承继了《诗经》中的情爱精神,成为浸润中国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树春 《文教资料》2014,(31):69-71
笔者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倾城之恋》和《简·爱》两部小说各用了相似的意象“野火花”和“火”来象征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本文意在比较这两个意象相似的象征性含义,并且试图对两意象间的细微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正> 比较文学的研究要求把一国文学放在与异国文学相对照的地位上作比较研究,并且必须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遵照比较文学研究的这一原则和宗旨,笔者试将《奥赛罗》和《阴谋与爱情》作一比较分析,以就教于行家和热心的读者.《奥赛罗》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名篇,《阴谋与爱情》则是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巨匠席勒的戏剧代表作。两剧虽然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作家的手笔,然而,它们之间除了殊异性之外,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诸多的共通  相似文献   

14.
薛艳丽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40-41,70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923年《晨报副刊》上由张竞生发端而引起的《爱情定则》大讨论的考察,折射出在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年代,知识分子阶层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张竞生的“情人制”及“性关学”乌托邦的观点只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贯通古今的建构方式学界多有讨论,其著书之“体”实际上是更为基本和具体的研究角度。首先,钱著用两《汉书·儒林传》之“体”,“分经叙次、叙其流别”“明以原委”,加以“长编”“比类”;其次,“铺叙履历”“互见”应看作源自《史记》,而记录轶闻的倾向来自《晋书》;最后,钱著还杂取了《诗品》等诗文评类著作、《明史·文苑传》叙复社、互著法等写作方式。从“体”的角度来看,钱著承认了白话文作为一种“体”的存在,可为一代之文学,因此也就帮助建构了“现代性”,并且表达了新旧文学并无对立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好学”在《论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把学习(道、礼及其他相关知识)当成一件乐事为前提,确知己之所学与未学,并以“日新知”与“时习之”的方式不断累积精进,从而在“问”、“闻”等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所需要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论语》中的“好学”作为一种教育德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价值层面重新审视、重视《论语》中的“好学”之德,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养成“好学”之德.一方面,把“好学”之德的培养与“修身”紧密结合起来,把成就自己的内在人格修为与实现造福世界的外在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不抱功利心,真正把学习当作乐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学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精神,每天坚持“温故知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组织则应该营造一个重视并积极鼓励培养“好学”之德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在粤教版高一新教材的“古典诗歌”这一单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弃妇”形象,《诗经&#183;氓》中的女主人公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前者为“情感的弃者”,后者为“婚姻的弃者”。本文试图从深层意义上解读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表示年代的常用形式是“××世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年代”,并且很快流行开来。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