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几年的台湾出版界,流行单兵作战,每一本新书自己推广自己的,同以前台湾出版业流行的书系式出版,不太一样。以前台湾的书系式出版,每一个书系,有一个明确的出版主题,隐含一个主题系统,每单本书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定位,读者读了某一书系的某一本书,对同一主题还有兴趣,可以很快地找到其他书籍作为延伸阅读。而今的单兵作战式出版模式,纵然单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当读者想要延伸开展同一主题的阅读时,却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一”过后,王盛茂同志把拟出版的《书海漫游》书稿放在我面前,请我阅读、批评,并为之写序。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看完了书稿后,为他不顾多病在身,毅然整理二十七万多字书稿的勤奋精神所感动。这书稿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我和盛茂同志是在1970,1971年先后调入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又先后进入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盛茂同志1996年退休,共事25年,可算是老同志、老明友了。他书中的文章我都熟悉,也很亲切。因为,很多工作都是一起做的. 我…  相似文献   

3.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2):186-187
每一本好书背后,都会有很多故事.<倾听书海:好书背后的故事>讲述的是编辑的故事.从在炮火中孕育的文化工程<新华字典>讲起,其时间跨度为60年,但重点是改革开放30年中出版的好书的故事.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出版"智囊",读后可以让编辑同人从中汲取养料,更好地掌握编辑工作的规律,进入出版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4.
在我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有一些同行朋友是令人难忘的,其中就有尹飞舟。他是湖南省出版界为数不多的有博士学历的译文编审。两年前,他离开了编辑工作,走上了出版行政管理岗位,严格地说起来,尹飞舟只能算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原”译文编辑。飞舟的读书生活很有意思,颇有一点“此山望着那山高”的味道,中学阶段他酷爱文学,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这激发了他的兴趣,大学填志愿报了中文系。他先是学中文,图书馆里、林荫道上,广泛涉猎中国文化典籍的同时,又对外语情有独钟,每天捧着英语书哼哼叽叽地背单词、背语法,陶然自得其乐,不觉枯燥。一学外语,他又迷上了,在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6.
学思奋博毅精诚, 恕让忍耐恭俭勤。 仁和智信守义礼, 清正廉洁慎公平。 这28个字是湖北蕲春县现任新华书店副经理张梁森自身修养,业精于勤的人生箴言。 1989年底,作为编辑的我只身入湖南、湖北一些市县走访民间文学艺术界的同行,顺便组稿。乘长途汽车,天刚好下过小雨,一路泥泞、颠簸来到了蕲春县,受到了县委领导和文化馆负责同志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7.
“名人茶馆”值得一“坐”有“读报协会”作了一个测验,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之一就是人品可敬的作家所写的关于现实的“直言妙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浮躁的空间,这个空间实的虚的  相似文献   

8.
从学校文学社油印的《紫荆报》,看到学生小洪写的《闯海的梦》:“步入中学校园,总爱做许许多多的梦。有次梦见自己驾一叶小舟,闯进浩浩荡荡的书海,五颜六色象书那样的风帆向我迎面扑来,是何等的新奇、有趣。突然间一阵乌云、狂风卷来,把小船卷入漆黑的旋涡,我眯着眼睛抓紧船沿,旋呀旋,旋了好久,终于又旋出到平坦的海面。前面还有旋涡不?命运是好还是歹?我不知道,但愿一辈子在五彩的书海中闯下去。”  相似文献   

9.
书海倘佯任纵横──读《品书录》谢文耀书评是读者的向导,书评集是综览多种图书的捷径。一部《四库全书》凡3503种,79337卷,如果不是靠了纪晓岚先生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里,身人堂奥,品尝这近八万卷书的主要内容和每种书的精辟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以往读书多半是从头读起,唯独这本书,我是先看结尾再看开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事情还得从头写起。  相似文献   

11.
畅游书海     
本人嗜好不多,唯爱读书。参军来到警营,习惯不改,每有闲暇,必与书为伴,贪婪地阅览。一点微薄的津贴,除去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费用,余者全用于买书。孤灯下,伴着一杯清茶去读书,实乃一大快事。读书首先要挡住各种诱惑。如今的世界很精彩,令人眼花缭乱,连小小的县城也已是霓虹满眼,“OK”盈耳。面对舞影婆姿,耳闻搓麻将声、酒令声震天,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读书不一定正襟危坐,饭后小憩、工作间歇、路旁等车都可以读上几页,蜷缩软绵的沙发,坐于暖烘烘的火炉旁,甚至在温馨的被窝里也未尝不可。我读书不挑剔,鸿篇巨制、吉光…  相似文献   

12.
书海感言     
卢子博 《图书馆论坛》2007,27(6):239-239,125
因为喜欢大海,晚年的时候,我将自己的居住地选择在了深圳,在这里有许多观海的好去处。我常常伫立岸边,凝视烟波浩淼的深圳湾,眺望对岸隐约可见的建筑物,宛如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3.
书海拾贝     
  相似文献   

14.
漫步书海     
小时候,我听家父说,《四库全书》总纂纪昀先生曾书一联:“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这道出了读尽天下图书后的豪气,令人钦羡不已。于是我从小就喜欢到废纸摊头翻捡廉价旧书,以期遇到纪昀先生未见之书。小时花父母的钱不心疼,现在自己谋生,买书就颇费踌躇了。我家里本来也是有几本书的,那时我尚小,父亲惜书如命,只在我大考后作为一种优待,一种赏赐,允许我洗了手,从书橱里拿出一册《西游记》或《三国演义》,生吞活剥地读。从那时起,就已吊起了我读书的兴趣;然而等不得我真正能读懂它,那些书就在浩劫之年被抄走了。  相似文献   

15.
16.
倾听书海     
每当踏进书店,或者徜徉书市时,总会油然想到一个比喻:书海。书海,这是思想的海,知识的海,感情的海。这里,波翻浪叠,浩瀚无涯,天水一色,气象万千,充满着力度和美感。"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该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景象。本书便是从书海采撷来的一束浪花。  相似文献   

17.
书海常客     
沈阳。张作霖的“大帅府”。匆匆路过沈阳数日,我却把光阴掷进那“大帅府”里。莫非我对张大帅的兴衰盛败发生了兴趣?不,不,如今的“大帅府“,乃辽宁省图书馆藏书所在地。如入山阴之道,目不暇给,我在“大帅府”探胜求实,查阅《满洲国现势》,查闻《沈水画报》,《大满洲国要人画报》,查阅《盛京日报》以及厚厚的《治沈记》、《现代支那人名鉴》、《东北人物志》……午间,休馆之际,丽日中天,我把所借书报摊在大院  相似文献   

18.
书海常客     
沈阳。张作霖的“大帅府”。匆匆路过沈阳数日,我却把光阴掷进那“大帅府”里。莫非我对张大帅的兴衰盛败发生了兴趣?不,不,如今的“大帅府”,乃辽宁省图书馆藏书所在地。 如入山阴之道,目不暇给,我在“大帅府”探胜求宝。查阅《满洲国现势》,查阅《沈水画报》,查阅《大满洲国要人画报》,查阅《盛京日报》以及厚厚的《治沈记》、《现代支那人名监》、《东北人物志》……午间,休馆之际,丽日中天,我把所借书报摊在大院的水泥台阶上,用照相机咔嚓咔嚓翻拍着。  相似文献   

19.
书海随想录     
熙和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北京城。春天又来到人间了,到处显露出朝气蓬勃的生机。这是一个美的季节。解放以来,规模空前盛大的全国书展,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季节里开幕了。  相似文献   

20.
书海心潮     
书展厅内,读者云集,人流如涌。有马路上站着痴痴看书的,有公共汽车中津津有味说书的,有自行车架上成捆成捆载书的……书展给首都增添了“书气”。其实,拥有一百六十多家出版社的北京城,理应成为一座书城的,犹如芝加哥和法兰克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