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资讯内容的时代,是以"免费"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优质版权内容的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上网的代价很大,不但上网费很贵,电脑也很贵,网上支付条件不成熟,上网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真正的优质内容也比较缺乏。而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建立了付费的概念,手机短信每条两毛。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是随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3,(3):11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行业人士预测,2013年,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占比将全面过半,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手机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3,(4):94-94
日前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人们的生活方式因这方小小的屏幕而改变。手机网民规模的迅速壮大,也直接引发了以手机为平台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相似文献   

4.
移动,带来了媒介使用时间的灵活性、空间选择的自由性,媒介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时刻伴随的"朋友"和功能强大的"助手"。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减反增,作为主要供应商的传统媒体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内容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2年到2013年的手机出版产业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也算是亮点多多,除了继续领先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外,还有其他的助力因素在推动着手机出版的扩展壮大:全国手机用户已达到10亿,手机出版已成为部分出版社数字出版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已成为最重要的阅读终端;更多的出版社和渠道商合作,优质内容资源不断进入中下游环节;"大数据"概念的兴起,使个性化推荐和专业化的服务等完善着手机出版的服务功能,等等.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是以开放、免费、共享为基础的资讯内容时代,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以收费为基础,以服务用户为目的的优质版权内容时代.手机出版前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6.
胡晓东 《出版广角》2013,(Z1):38-41
技术无生命,内容有灵魂,信息应用正在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核心!只有"真正有用"才会"真正持久"。技术固然满足了我们的欲望,加快了内容传播的速度,但它并不是"欲望"与"内容"本身。出版行业是一个兴盛百年,上溯千年的行业,从这个行业开始之初,卖书赚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电商兴起造就了这一商业模式的极致辉煌。更重要的是,即便纸质阅读衰落了,而在亚马逊与苹果两大巨头不同方式的推动下,电子书颇有再造辉煌之势,百亿美金级市场已经形成。在中国,一代代企业高举"中国亚马逊"的旗帜,一代代倒下,理由当然很多,至少有盗版论、移动支付环境不成熟论、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如何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及服务?只有具备优质的品牌和内容才能使传统纸媒更好地生存。而优质的内容和品牌离不开内容对质量的把握,本文阐述了在出版物编辑校对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如何从根本上规避这种错误的产生,提高编校质量,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的、优质的和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得以真正生活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空间而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革命性的突破为数字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将引领数字出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移动互联网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内容生产模式,这将为数字出版注入新的驱动力.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入手,阐述移动互联网给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以及出版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0年,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迈入正式实施阶段,媒体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媒体转型"和"数字报业"等话题持续高涨的今天,期刊领域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如今,我国网民上网总时长已超过10亿小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来势汹汹,以用户为核心,达到网络的全方位覆盖、业务的全方位提供、终端的全形态呈现,已经成为摆在期刊界面前的最大,也是必须要完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到88.9%,这些数据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相比PC(个人电脑)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推动传媒业、服务业等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而未来移动互联网自身也将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商业生态变革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是用户使用智能终端,通过接入移动或者无线网络访问互联网并获取互联网服务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覆盖逐渐全面的多重推动下,手机等智能终端已然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不仅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也使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已成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3,(9):26-31,2
传统媒体转型需要培养其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基因"。旧传播时代的规则是"内容为王",具有良好"内容基因"的传统媒体摘取了传媒业的皇冠。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规则则是"用户为导向、技术为驱动、平台为基础",唯有真正培养起能够适应甚至推动"内容基因"发展的"技术基因",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3.
付江 《出版广角》2015,(10):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期刊业的转型、升级、贴近和跨界自在情理之中.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5F思维",即碎片化思维、粉丝思维、焦点思维、快一步思维和第一思维.作为传统期刊市场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文摘期刊本身就具备诸如免费、分享、互动和平台化等互联网"基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牢牢抓住"服务"这一关键,大众文摘期刊就可以通过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以及组织再造,实现从"+互联网"向"互联网+"的跨越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1.手机广告概述据调查,到2011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用户有望突破9亿,使用手机上网用户也赶超互联网PC用户。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信息,手机在功能上更加强大的同时,也为广告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手机这个载体拥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光从手机用户上网数量看,就可以为广告提供很大的媒体平台;从成本上考虑,传播成本很低;从传播速度上看也十分迅速。手机上网是广告信息传播的切入点。随着3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苹果iphone高端智能手机风靡全球和移动终端ipad的盛行,全球范围内,智能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1,(5):19-19
如火如茶的移动互联网,在给中国IT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摆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专家指出,32年的中国IT之路大体是一条模仿之路,甚至模仿照搬国外的成熟模式和先进技术已成了占领国内IT市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真正和世界lT巨头们实现同步竞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模式,内容生产出现了新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困难和局限.而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平台边界逐渐模糊,受众更为关注优质内容,所以内容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媒体的发展.本文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移动网络背景下,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我国接连出台各种利好于互联网、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带来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各种新媒体普及和交叉运用,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原先的单一模式变为多种渠道并用,而且也使得读者原先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和百度商业分析部联合攥写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4Q2》中,164页的PPT有36页的内容和智能电视、视听媒体相关,可见视听媒体已成为新媒体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出版广角》2016,(11):40-41
在移动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的互联网时代,掌上阅读通过以原创内容为中心,辐射网络文学、出版、动漫、影视和游戏领域,建立具有完整生态链的数字阅读服务平台,通过打造原创文学内容,稳固市场,跨界拓展优质IP内容价值,从而在移动阅读市场上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9.
仇志伟  郑建村 《传媒》2017,(24):56-58
移动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政务传播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电子政务也开始向移动化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国务院APP正式上线,成为国务院办公厅新媒体政务传播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了"公众在这头,总理在那头"的愿景诉求,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与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内容的要求讲究快、准、狠。快,是指理解成本降低,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内容本质;准,是指新闻报道与解读的程度直击用户的需求点;狠,是指后续的新闻追踪专题报道更透彻,能激发用户的深层次阅读欲望。传媒业界曾流传过"媒介为王"、"渠道为王"、"匹配为王"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更迭的产品和技术的背后,亘古不变的仍是支撑着新闻产出与供给的内容质量。"内容为王"并不会消失,随着时代的变化,众多媒体也在不断尝试改造新闻生产方式,不断地挖掘内容中新的信息、知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