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夏铭 《出版参考》2012,(24):35-36
2008年9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由此而起的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到其他国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和损失不断扩大,各国出版产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国出版业而言,这次危机既造成了行业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是我国出版行业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平衡发展和突破的一次机遇。一、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中国出版行业"化危为机",版贸事业拥有进一步发展的新空间1.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为我国出版  相似文献   

2.
"阅读危机"已经是社会的一种现实问题,而从整个出版行业而言,"利润危机"也已经是另一种现实.整个华文出版市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出版教育的专业性越来越模糊,现行出版教育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如媒介融合对传统出版教育的冲击,行业需求对复合型人才的倒逼以及硕博士招生规模的萎缩.针对产生危机的原因,本文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出版教育专业化的应对之策:创新出版专业教育模式,强化出版教育衔接,科学促进出版教育融合,重视出版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图书出版业内的竞争越演越烈,表现在:图书品种急剧上升,由于雷同选题比例过高,导致单品种销售册数急剧下降;图书销售册数增长率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版成本年年上涨,居高不下;发行折扣愈加愈大,退货率不断上升;货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危机愈演愈烈;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缓慢等.另外,出版行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营资本开始注入出版行业,外国资本也"虎视眈眈"地瞄准中国的图书出版行业.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危机管理及化解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山 《出版经济》2003,(11):8-10
SARS病毒的肆虐,打破了整个中国人平稳的生活,相关行业(如旅游、交通、餐饮等)面临了巨大冲击,这无疑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领略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真谛,同时也促使我们对"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古训的深深思索.透过SARS危机本身,我们如何有效地面对各种危机,如何建立企业的危机预防体系,如何减少各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议题之一,当然,出版业管理者也不例外,如何树立出版业的危机意识、如何直面本行业的突发事件、如何建立出版业危机管理机制和处理危机事件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对金融危机,一些出版业内人士作出了许多较为乐观的认识和分析,笔者认为有误读这场危机的可能.本文针对书业中一些人认为"书业有可能在危机中因祸得福"、 "出版企业化程度低可以规避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将是书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胡艳 《出版广角》2013,(6):62-63
良好的出版信用机制对出版经营的发展乃至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都起着巨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出版行业要明辨当前存在的信用危机现状和危害,厘清这些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化解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电子图书几乎成为"垄断"英国出版行业的热门话题.2010年,随着iPad的发行销售,出版行业更是加重了"无话不谈电子图书"的气氛.不仅出版行业的报刊连篇累犊地谈论评说,就连一般社会大众媒体也对电子图书这种"崭新的阅读形式"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和挑战.中国出版协会为促进出版业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了出版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东亚出版人会议的主题之所以定为"出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发展策略",是因为韩国出版业已出现危机.出版业在韩国和日本的地位虽然已经确立,但我们的危机感在于,我们和其他文化行业相比较,这一行业还相当薄弱.尤其是在韩国,除了电影,电玩和动画片之外,新的媒体如网络和手机都威胁着传统的阅读市场.更让人不安的是学校和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于出版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更加剧了我们的危机感.更严重的是出版物的"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60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传媒行业也不例外,在考虑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自身产业造成的冲击外,肩负着"杜会嘹望者"职责的媒体还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握金融危机报道的角度和力度,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  相似文献   

12.
张悟本事件和唐骏事件,这两个2010年市场上最火热的两本书的主角带来的突发事件,给图书市场带来了预想中的危机,对漩涡中心的策划编辑来说是一盆冷水,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阵寒风。这也是整个市场太不平衡,过于极端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行业会持续下滑,"危机"这个词汇表明,机会虽然在后面,但一定会有的。  相似文献   

13.
解决学术期刊危机的新模式:开放存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唐虹 《编辑之友》2006,(1):59-60
"学术期刊危机"的产生已经使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而电子期刊的问世和普及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出版商之所以能控制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主要是因为学术期刊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它具有一些很特殊的性质.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提倡"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但这种出版模式最终是否能解决"学术期刊危机",并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传播体系,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开放存取期刊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李武 《出版经济》2005,(1):55-57
"学术期刊危机"的产生已经使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而电子期刊的问世和普及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出版商之所以能控制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主要是因为学术期刊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它具有一些很特殊的性质.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提倡"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但这种出版模式最终是否解决"学术期刊危机",能否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传播体系,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技术"绑架"了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先进技术应用于某行业时,就会促进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其逻辑关系是技术被行业所应用.当前在数字出版领域,这一逻辑关系似乎发生了颠倒,不是出版应用了IT技术,而是"技术应用了出版",或者说,技术强行"绑架"了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6.
吴锋 《青年记者》2010,(1):65-66
2009年对中国报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有二:一则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不少报社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二则经过改革创新和负重拼搏,中国报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行业的稳健发展,取得了应对危机的阶段性成果.所忧者亦有二:一是受电视、网络和手机等电子媒体的冲击,报纸行业的"受众危机"愈发显现.二是报业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报业的赢利模式创新和经营方式转换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从二战前的出版强国,到二战后的出版大国,日本出版一直是世界出版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出版大国日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书业危机.其突出表现为,自1996年开始,出版产值呈现出了"十年九降"的大滑坡.  相似文献   

18.
出版行业的危机和低迷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都颇为繁荣的日本出版业也深受其困。因为连年的出版不景气,书刊销售额,许多小型出版社甚至支付不起作者稿酬,刊物运营难以为继。面对行业的颓势,日本出版社和书店尝试种种方式以图自救,例如改"委托销售"为"责任销售",开发电子出版物,实行积分制度,展销非书籍商品,开发"午餐护照"等新颖别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版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出版社把"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作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两大"抓手",这本是情理中事.但是,有些出版单位却忽略了出版物的编辑加工工作,甚至把编辑加工环节边缘化,进而使图书出版周期缩短义缩短.客观地讲,出版物编辑加工工作的失位,是造成当前图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是当前出版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出版,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那么"传统出版"传统在什么地方呢?"传统"之一是"纸","传统"之二是"B2B".也就是说,传统出版以纸为基础,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离不开实体书店,所以,长期以来,传统出版社的目标市场是书店,而不是读者.因此,传统出版是一个"B2B"行业,而不是一个"B2C"行业. 在数字环境下,电子书销售不需经过实体书店,出版社开始意识到,读者比书店更重要,图书出版必须从"B2B"行业转变成"B2C"行业.但是,这个转变任重道远.例如,"B2B"时,"兰登书屋"对书店进货员而言,是一个著名品牌,但是"B2C"时,"兰登书屋"这个名字对普通读者而言却毫无意义,读者认同的是作者而不是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