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在高中化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科实用性的特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中首先提出了课程理念对原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超越,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集中以"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来体现.信息素养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不容置疑,对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总结性评价也应该围绕这一出发点展开.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如果能把"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引入到课改中,势必会使课改与时代更加紧密地结合,使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新方法、新理念--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课程的功能,重点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向.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 "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已凸显不足, "能力本位"的各种课程模式尚不成熟,构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程改革中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改革尤其重要。基于问题的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一种范式的改革,它包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内涵、方法以及实现途径等.文章主要论述了教师如何通过分享三大权力——课堂权力、课程大纲权力和考核评估权力及转换相应角色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并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学历史课堂如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笔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主阵地,探索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课堂"分组活动"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王娅 《辅导员》2011,(36):70-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学科本位"、 "能力本位"和"工作过程导向"的三次较大规模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对三次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三种课程模式的特点,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既能体现高职教育"双重属性",又能兼顾学生就业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理念指导的课程开发和设置新模式,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后,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广大教师已经逐步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些新的观念具体体现在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上。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首先是学生本位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这与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是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第三是学生个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秘书职业认知课程存在重技能,轻态度的问题,教学内容以学科为本位的问题和教学案例缺乏,内容空洞说教的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对秘书职业认知课程进行了如下研究: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态度和增加学生职场基本知识为课程目的,要以学生视角来组织教学内容,要把案例、影视作品和企业培训游戏纳入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课改“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采用,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体现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职教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应改革传统职教学科体系,规划设计课程学习领域,创设工作任务下的学习情境,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由"素质"到"核心素养",深刻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能力本位目标的时代转型.聚焦于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对21世纪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专家型思维、复杂交往、终身学习品格与公民社会参与意识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以造就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应该积极尝试从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两方面并进的形式进行新一轮的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实施上重视以任务为取向的内在价值,课程评价上坚持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卓越标准.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和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知识经济对智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理念,以突出能力本位和增强学生未来适应性为主要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念角度来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对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并从关注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到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欧洲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概念基础应从"学生参与"转向"学生自主性",并尝试从教学方法、文化框架、学习支持杠杆等三个不同层面阐释"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概念内涵.在欧洲政策驱动下,大学在制定学与教战略、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学习成果、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仍面临着概念存在认知误区、系统性政策框架缺失、参与主体动力不足等系列挑战.大学卓越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教学需要被视为教师的集体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