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10年9月10日,一个网名为"赵庭景美"的北京女画家在新浪微博出名了,原因是她在盛怒之下将自己"捉奸"的经历和心理发布到微博上.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网民利用网络时不能自制,导致了话语权滥用.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声屏世界》2010,(10):68-69
一位女画家将老公和“小三”捉奸在床的“捉奸门”事件在微博上不胫而走,再加上当事双方针锋相对、朋友的佐证,捉奸、家暴、经济纠纷这些完全彻底的隐私、“家丑”.在新浪微博、网易微博、猫扑网等新兴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曝光在上百万网友的眼皮子底下.并成为他们兴味盎然的谈资.可谓微博诞生以来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3.
围绕女画家"微博捉奸"的行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在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可能有不正当性关系的情况下,女画家通过微博将整个过程,尤其是将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公布出去的做法,从法律的角度看是否妥当.我想,这也是包括媒体记者在内,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它直接牵涉到我们对此类事件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曾鸣 《青年记者》2010,(19):50-52
主持人的话:9月8日,北京女画家“赵庭景美”用微博直播老公与另一女子私情的微博“捉奸门”事件引起关注。关注的焦点不仅在于女画家利用微博传播她丈夫和第三者之间的隐私是否违法,而且也在于一些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9月9日,《扬子晚报》、《新快报》、《楚天都市报》、《东莞时报》等开始介入,大篇幅报道此事,而有的报纸更是在头版实名奉上三位主人公的大头照。  相似文献   

5.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6.
张娟 《采.写.编》2018,(1):187-188
微博作为一种即时分享和交流平台,更能表达出使用者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服务于专业媒体的记者也纷纷介入微博,成为微博世界中的一个活跃群体.本文从新闻实践角度,阐述了记者在微博发布信息时应该遵守纪律,以及避免微博传播谣言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去年<南方都市报>一则<带着记者丈夫敲门捉奸>的报道(下文简称<捉奸>),引起了人们对传媒参与情感纠纷事件分寸的热议.在这则新闻里,记者欣然接受一位男性当事人的"托请",亲历了这一"难得"的捉奸过程,现场抓拍下当事人妻子和一个男人共处一室衣衫不整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开通的官方微博账户.截止2015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45016个,其中有7个省的政务微博数量超过6000个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不同级别不同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矩阵.本文以南阳市纪委监察局新浪政务微博"清风南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清风南阳"2014年三个月(10月、11月和12月)一共573条微博为样本,重点从其内容主题、推广机制、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其目前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沈思涵  吴尚丽 《传媒》2018,(8):49-51
"2017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已经形成"微博矩阵生态",官方微博成为众多高校新媒体传播标配.从2009年9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开通第一个高校官方微博开始,7年时间,开通官方微博的高校数量已占中国高校总数的40.6%.《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开通官方微博的高等学校1168个,累计粉丝量2725万,累计发博量310万条.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入选年度高校微博传播力前十强.然而,官方微博在成为诸多高校"标配"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危机,包括微博原初的社交功能被悄然转移,泛娱乐化倾向犹存,高校微博管理存在漏洞,更新及互动迟缓,等等.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生产",释放传播效力,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1月25日,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在新浪微博呼吁"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得到了网友热烈回应.一些被拐卖儿童已经被顺利解救. 我们首先关注一下在这起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媒体--微博.在去年著名的浙江"钱云会案"中出现的公民观察团,以微博小试牛刀,公民观察团赴现场考察,充分发挥了公民的监督作用,是媒体促使公民参与的一个范例.而此次的"微博打拐",也是社会力量借助微博,与传统媒体一起救助乞讨儿童的公民行动.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指长度在140字以内,用户通过电脑、手机上网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微博的盛行与今年两会的召开几乎处于同一时间段,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客观上促成了"微博议政"的现象.笔者认为,"微博议政"即网民利用微博这个平台谈论时事,政策,发表观点的一种现象.微博使两会更"潮",而两会使微博表现出更广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记者是普通公民,传媒不是公权力机关,没有公务执法的权力.这些都是从事职业新闻工作必备的职业意识.然而,我们经常可以在传媒上看到记者"卧底"的身影,播出和刊发这类新闻时,其行文和播报的口吻,均显示当事记者颇为得意的心态,因为通常这类报道除了造成揭露坏人坏事的大快人心的社会效应外,还具有现场捉奸的戏剧效果,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它们无形中也在传播着非法治的认识,扭曲了人们对现代法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微博时代:报纸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3月4日,新浪CEO(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在新浪2009年度第4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的用户群已达到500万.短短几个月便有如此成绩,人们感叹,中国的"微博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5.
微博新闻:传统媒体发展的"又一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首2010年,"小微博、大传播"是对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概括.2009年底至今,以新浪微博领衔的中国微博传播的火爆式发展,不但改变了普通人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①微博新闻在成为传统新闻报道模式新增亮点的同时,也让遭遇互联网挑战的传统媒体在迷茫寻路中,忽又"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被人们誉为"政务微博元年"[1],设立政务微博,构建网上政务平台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途径,各地档案部门也纷纷加入微博行列,建起了档案微博. 1 档案微博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1年2月12日,福建省档案馆注册新浪微博,揭开了各级各地档案部门入驻新浪微博的序幕.截至2015年6月底,以"微博"作为检索词,通过机构认证等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各级各地档案部门注册的官方微博账号为248个,其中省级档案部门5个,市级档案部门108个,区县级档案部门117个,高校档案馆16个,档案专业杂志2个.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与冲突:对"微博盛宴"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评价微博是"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传播工具,成为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产品之一.随着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微博平台的相继推出,微博呈爆炸式发展态势,搜狐董事长张朝阳更是把微博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不微博就会死".  相似文献   

18.
包剑武 《青年记者》2012,(23):61-62
近年来,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抑或是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微博的身影.从2010年到现在,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①微博这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格局,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和言论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媒介,其传播效果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加强官民互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选取"江宁公安在线"在研究观察期内的微博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利用影响力评价方法计算出其微博影响力,进而分析各项微博特征与用户行为的相关性,得出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使用人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微"平台——微博和微信为例,通过对已开通的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公众号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