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其建 《农村教育》2006,(12):61-6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不但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这两年我镇新课改的教学实际,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性教学,略陈浅见与同行共飨。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不但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  相似文献   

3.
田秀荣 《考试周刊》2010,(15):185-186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作者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以下六方面略陈浅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关注学生潜能,引导探究深化:体验成功喜悦,凸显探究个性;倡导合作交流,提升探究效果:优化网络工具,丰富探究资源。  相似文献   

4.
薛亚玲 《学苑教育》2012,(23):72-72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兴趣实验”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能满足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实验倡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以提高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以下六方面略陈浅见:付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关注学生潜能,引导探究深化;倡导合作交流,提升探究效果;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拓展探究视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探究资源。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体现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化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晶,新课程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情感目标,而化学实验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化学教育的网络化趋势在近年来日趋明显。新一轮化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现代学习方式。而在化学学习中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说明加强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有利于师生在化学学习中实施现代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马秀珍 《宁夏教育》2006,(12):47-48
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化学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地听为动手、动  相似文献   

10.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释新的化学课程目标,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增进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化学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中学…  相似文献   

11.
王立超 《贵州教育》2011,(19):34-35
化学新课程理念立足于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及习惯的养成,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学中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向着安全、现象明显、环保、快速、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以下六个方面略陈浅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和谐中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在热情中探究;挖掘学生潜能,在思索中探究;注重化学实验,在应用中探究;倡导开放教学,在合作中探究;借助网络工具,在拓展中探究。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实验探究试题点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既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了不少能够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型实验试题。  相似文献   

16.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化学新课程大力倡导科学探究,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围绕"问题"开展科学的探索、研究.教师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问的"问题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本文就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及应遵循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浅谈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提倡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新课标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曹庆园  赵希斌 《中国教师》2009,(Z1):437-437
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以下五方面略陈浅见: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探究欲望;大胆将实验放手给学生,避免越俎代庖;关注学生潜能,引导探究深化;倡导合作交流,提升探究效果;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