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罗家伦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伦是新文化运动中《新潮》杂志的主编之一,是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者,是运动重要的组织者之一。而且,他是“五四运动”一词的较早使用者,并最早撰文阐述了五四精神。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罗家伦都堪称五四运动的健将。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革命中,罗家伦以人本主义文学观为指导,对传统旧文学和文言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旧文学的特质、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新文学的涵义及存在的危机和解决办法等诸多理论问题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且积极地参与白话小说和新诗的创作,因此他不愧为文学革命的健将。  相似文献   

3.
1932年,罗家伦被任命为中央大学校长,就任后,提出安定充实发展的重建方针、稳定教学秩序、调整院系、扩充设备使中大稳步发展。他所提出的“诚朴雄伟”的学风,成为中大人的共识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
罗家伦是新潮社发起成立的关键人物。他不仅带领新潮社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北京五四学生运动最重要的主力军。还以《新潮》为阵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斗争,对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潮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与地位与罗家伦的贡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罗家伦毕生致力于学术救国的思想研究与实践。他肩负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挽救国家危亡和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具有教育与政治的双重角色。终其一生,他始终在为学与为官之间徘徊。尽管时常有为学与为官的选择冲突,但他所做之事仍多与学术密切相关。因此,罗家伦个人的学术成就和他在大学的学术管理,均可统一于他的学术救国的核心理念之下。重温罗家伦学术救国等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可为现今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以罗家伦、蒋廷黻等为首的一群中国留美学生为了维护祖国的权益,自动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他们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筹划成立了中国留美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发表有关时局的文章,为中国外交代表团出谋划策;在会议期间随时关注会议状况,积极奔走联络,既监督又支持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并组织了反对中日之间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的示威活动;在会议结束后,罗家伦等还对中国代表团的外交行动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分析其外交方针、对策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并指出了国人应采取的立场和态度。罗家伦等留美学生的国民外交行动表明:民族主义往往是大多数留学生应付种种危机的主要精神凭藉,他们的抗争行动体现出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为实现民族同化,而重视边疆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许多法令,制定计划大纲,专门成立了教育部蒙藏教育委员会、蒙藏教育司,负责边疆教育事项,并在边疆各省建立了各级边疆学校。边疆地方政府也兴办了大量的边疆学校,培养边疆人才。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英庚款息金用途支配标准》的规定,1934年至1944年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虽然资助的时间较短,资助的文教机构相对较少,但在推动边疆地区义务教育、考察教育实际状况、培训西北地区师资、创办边疆中学及倡导科学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边疆省份的教育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当时的某些举措或做法,对今天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家伦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政学两栖型人物。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他不仅在理论上率先论证近代史研究的意义、必要性,立志写一部科学的近百年中国历史,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收集、整理、编纂近代史史料,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史研究著述。客观地说,和蒋延黻一样,罗家伦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倡导者与实践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开山者。  相似文献   

10.
在清华大学早期的校长中,有两个人特别出类拔萃,一个是梅贻琦,一个是梅贻琦之前的罗家伦。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曲折发展。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发展的起伏性和滞后性,不仅是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深刻体现,也是制约贵州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2.
近代外交失败与民国职业外交家勃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近代外交失败的主观因素,诸如外交人才的稀缺、外交知识的贫困、主权观念朦胧、外交政策缺乏连续性等,考察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探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形成的因果关系,并对晚清和民国两代外交官作一概要评论,以便人们观察两者之间的素质差异。这些或许对当代外交官的培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文化、政治、经济出现了剧烈的发展变化,人们开始用国际化的视角观察各类问题。今天的学者也逐渐开始用国际化的视角研究民国的政治、外交、经济、法律、教育等问题。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国际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我们可以用"国际化"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加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研究对民国政府经营内蒙古、新疆诸省区的研究较多,对云南、广西诸省治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是,加强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在史料、史实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挖掘新知,是当前近代边疆地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公共政策“城市偏好”的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市所有,其结果是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两者在办学条件和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这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既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实现,也制约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对影响公共资源在城乡间进行分配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教师政策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公平和合理配置,进而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语文创造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创造教育的定义、语创造教育的基本任务、素质的构成、素质教育的特性、语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创造性思维教育与语素质教育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混乱、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政府选择偏好等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受到了阻碍。通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更好地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权力的下沉构成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在有限的国家能力的制约下,地方社会的支持和介入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传统的地方士绅群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一方面国家以地方士绅及相关的机构为中介连接起国家和地方社会,双方在相互合作中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双轨政治”的僵化,官、绅、民之间关系的异化导致了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冲突,并极大地制约了这一时期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