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是推进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也是学校了解孩子成长环境、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基于当下教育形势,再提家访的意义与实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推进家访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学校要构建家访工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家访工作开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分别采取调研式家访、鼓励式家访、诊断式家访等针对性策略,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推进高质量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2.
<正>家访对促进家校共育有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家访的实施者、亲历者,常会面对“如何家访、家访访什么、怎么交流”等困惑和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入户家访的实际情况,为班主任入户家访提供策略,助力班主任提升家访实效,助推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一、要有备而去,忌随意无心家访是一场家校对话,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教育的基础,也是班主任向家长展示学校、  相似文献   

3.
王永品 《学周刊C版》2019,(6):154-15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通过电话、短信、家访、家长会、QQ群、教育博客等方式能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校访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家访是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成效.在辅导员实地家访中,以通过精选家访对象、完善制度建设、拓宽家访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扩展家访队伍等方式,来优化家访机制,提升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家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家校联动的重要渠道。完善辅导员家访制度,应当着眼于家访活动全过程,在访前准备、访中互动、访后总结上下功夫,促进高校家校联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1.喜怒哀乐话家访每个教师都有家访的经历。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曾经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今,这项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正在被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替代。为此,我们希望您能谈谈自己的家访故事,说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中,社会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孩子获得健康充分的发展,需要家长、学校都要深刻明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诸如家访、家长会、QQ群、家校练习本、成长档案袋等手段、渠道,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合作,使教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访,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是很重要的。通过家访,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内心感情等,有利于家校合作。一、家庭环境不同,教育理念有差异学生的家庭各具特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是影响  相似文献   

9.
家访作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建立家校联系的最佳切入点。家访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一定要做好家访中的"望、闻、问、切",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杨鹏 《上海教育》2016,(Z1):10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相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随着电脑和宽带的普及,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像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已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家校互动方式,如家访、家长会和电话短信等,已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家访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辽宁教育》2008,(9):23-23
班主任是协调家校、师生关系的使者,而家访则是最重要的协调手段。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做好家访工作,应当讲究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家访能拉近学校与家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因此暑假送生返藏期间开展了家访活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坐落于远离西藏的陕西省咸阳市,因此附中区内班的家校联系主要靠电话或微信沟通交流,如果牧区、山区信号不佳,或者家长不会使用微信,那么家校沟通就很难进行,家校合力明显减弱,家校教育联盟更无从谈起。原生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12,(6):74-F0004
北京市润丰学校非常重视家校沟通工作,多管齐下,搭建各种沟通途径,从家访、短信、电话,到电子邮件、班级博客,再到学校专门为家校沟通而建立的“希望谷”网络沟通平台,真正把家庭和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德育部门不但将家校沟通工作写入学校德育计划,还十分重视培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指导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1.喜怒哀乐话家访每个教师都有家访的经历。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曾经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今,这项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正在被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替代。为此,我们希望您能谈谈自己的家访故事,说说在家访过程中发生了怎样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家访未必就是揪学生的"小辫子",也未必是对家长的兴师问罪。您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谈谈您对家访的想法,谈谈对家访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何禾 《教育》2014,(8):80-80
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入户家访,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聆听家长的心声,有效拉近家校距离,这是其它家校沟通方式难以企及的。各国教师都会利用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家访。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家访,且都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妨看看美国教师如何进行家访,希望从中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有人认为,在当今时代,通讯手段极为发达,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已经落伍.究竟是家访落伍了,还是告状式的家访理念落伍了?上海市青浦区的广大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对家访这一传统的做法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只有家校教育目标一致、方法互补,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家访的进行就是要解决教育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重关系中存在的错位、越位与不到位".  相似文献   

18.
吴维煊 《云南教育》2022,(11):26-28
<正>信息时代,教师是否还需要上门家访?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调查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通过电话、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家校沟通,因其及时、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家校沟通中家校双方的时间成本,而深受教师和家长的欢迎。但由于这种形式的沟通只是通过声音和文字传递信息,不具有人与人沟通的亲切与直观,老师看不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没有身临其境的共同场域,家校双方都难以敞开情感真诚沟通,其效果自然不如深入学生家庭的上门家访。但若要求教师必须要上门家访,也不符合当今的社会现实。因而,在是否还要求教师家访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家校沟通的传统方式,这种面对面的家访能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心理距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访要有诚意,有计划,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20.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家访是教师为了促进家校信息交流,主动到学生的家中和其父母联系有关事宜的一种沟通方式。校访则是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新的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