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观察与比对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17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P50和P90百分位的腰围数据,分析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腰围的分布特征,进而梳理儿童青少年腰围发展的总体趋势。综合各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腰围数据得出,腰围评价肥胖的界值点制定和百分位选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别;腰围增长的幅度和明显开始增长的年龄不尽相同;各大洲整体腰围特征并不一致,国家间差异较大。各国家种族特征、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多有不同,身体形态指标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是一种必然存在,建议儿童青少年腰围标准的研制,应建立在大量、全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期制定出适合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腰围超重与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血清hs-CRP等指标。结果:运动干预前,hs-CRP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等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干预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等均显著下降,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hs-CRP水平升高,腰围、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与hs-CRP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危险因素;4周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腰围值、体脂率和hs-CRP水平,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延缓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微伏级T波电交替是否可作为制定肥胖儿童运动强度的可靠指标.方法:实验分为两组:肥胖组28人,正常对照组36人,实验前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并测量血压和身高、体重等指标,然后采用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并进行MTWA测定.结果:肥胖组儿童和正常组比较血压和血糖无差异,但其血胆固醇高丁正常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正常组(5.32±0.23 vs4.28±0.34;1.02±0.12 vs 1.23±0.25),其MTWA发生率(63%vs25%)和发生时的心率(58%极量心率vs 79%极量心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肥胖儿童在较低心率时就有可能发生MTWA变化,在制定运动方案时需强调个体化,避免引起运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肥胖指标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东北大学1 445名30~69岁职工进行体检.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身高标准体重分为过瘦、偏轻、正常、偏重及超重组,以《修订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定义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各年龄偏重及超重组的腹部肥胖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率高于正常组(均P<0.05).正常组的腹部肥胖率、高血压、高血糖及高甘油三酯率均处于高水平,并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男、女性身高标准体重正常而腹部肥胖者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度是两指标均正常者的13.3倍(95%CI:7.9-22.6)、14.1倍(95% CI:6.7-29.5).结论:身高标准体重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有关,但早期鉴别危险因素的灵敏性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校园体育俱乐部为载体,考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探讨本运动干预方案对高校肥胖男生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8~20岁肥胖大一男生共35名,按照BMI和个人意愿分为运动干预组(NE)和对照组(NC),NE组进行有组织的90天、运动量递减(1~30天,大运动量;31~90天,小运动量)的运动干预。分别于运动前、30天后和90天后进行体格测试和空腹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1)NE组学生BMI、体脂率、腰围在经过30天和90天两个阶段综合干预后显著下降(P〈0.05),NC组则前后变化不明显;2)NE组学生血清TG水平在30天后和90天后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TC水平在90天后显著下降(P〈0.01),LDL-C水平在90天后均显著下降(P〈0.01),NE组HDL-C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3)NE组学生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在30后及90天后均出现显著下降(P〈0.01),NC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基于校园俱乐部为载体的本运动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肥胖程度,改善其身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具有增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肥胖青少年进行中小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减肥,比较运动减肥前后其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显示:4周运动减肥后,肥胖青少年体重、体脂率、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等血液生化指标及安静心率、定量负荷运动心率、运动后恢复心率均有所改善.提示:4周的有氧运动减肥可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肥胖程度,改善其身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安静和定量负荷后心率,对增进肥胖青少年的健康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湘西州土家族、苗族成年人身体成分现状,利用Logistc回归分析法找出影响其身体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湘西州苗族、土家族成年人身体成分特征基本相同,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脂含量成增长趋势,男性表现为40~49岁“中年肥胖”趋势增加明显,50 ~ 59岁女性下肢肥胖增长明显,同时身体成分受运动锻炼、工作强度以及饮食习惯等主要影响.结论:男性“中年肥胖”现象、女性腹部、下肢肥胖现象隐患较大,应加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成年人运动锻炼对身体成分的干预,倡导合理的饮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0例年龄、性别相配对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观察游泳、步行、举哑铃及仰卧起坐各25例以4种不同运动方式持续运动1 h前、后肥胖青少年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乳酸的变化,并根据稳态血糖模型(Homa模型)计算出其反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指标变化。结果:1)运动前肥胖组患者其BMI、腰围、腰臀比、IAI、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IS、HBCI、血乳酸则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运动前相比较,肥胖患者中经1 h游泳及1 h步行的患者,其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即IR有显著下降(P<0.01),IAI有显著升高(P<0.01),而反映胰岛?细胞功能状态的指标,即IS和HBCI有显著提高(P<0.05),血乳酸水平有轻微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举哑铃及仰卧起坐1 h后,IR也有显著下降(P<0.05),IAI有显著升高(P<0.05),IS和HBCI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乳酸水平有显著性升高(P<0.01)。3)在肥胖组中游泳亚组和步行亚组IR显著低于举哑铃及仰卧起坐亚组(P<0.05),IAI、IS和HBCI较举哑铃及仰卧起坐亚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乳酸则显著低于举哑铃及仰卧起坐亚组(P<0.05)。4)肥胖患者IR与BMI、腰围、腰臀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8,0.6059,0.7987,均P<0.05);IAI分别与BMI、腰围、腰臀比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5,-0.6278,-0.7523),而IS则与BMI、腰围、腰臀比等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自身胰岛?细胞功能,而无氧运动对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10年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选取成年女性的腰围、臀围、血压等相关数据指标,计算成年女性腰臀比值并进行分组,通过对正常组(WHR1)和超常组(WHR2)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找成女性腰臀比值与血压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成年女性的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Omentin-1 is a newly discovered protein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rom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that in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12 weeks of aerobic training on serum omentin-1 concentrations together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men. Eightee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rticipants (age 43.1 ± 4.7 years, BMI ≥25 kg · m?2) were assigned to exercise training (n = 9) and control (n = 9) groups.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of normal weight participants (n = 8; age 42.2 ± 3.8 years, BMI <25 kg · m?2) were also recruited for baseline comparison. The obese exercise group participated in 12 weeks of progressive aerobic training 5 days a week. Measures of serum omentin-1, insulin resistance, lipid profiles,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composition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12 weeks. At baseline, normal weight participa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rum omentin-1 concentrations tha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rticipants, and there were inverse correlations between omentin-1 and each of waist circumference, fasting glucose, insulin resistanc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P < 0.05). After the aerobic training, waist circumference, percent body fat, fasting glucose, insulin resistance,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In contrast, serum omentin-1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aerobic programme (P < 0.05), and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insulin resistance (r = ?0.67, P = 0.04), glucose (r = ?0.65, P = 0.05), waist circumference (r = ?0.70, P = 0.03), and aerobic fitness r = ?0.68, P = 0.04). Aerobic training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i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obese participants, and this improvement wa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omentin-1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步走运动锻炼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脂联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名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名、对照组21名,受试者采取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运动干预前、后测定身体成分、脂联素(Adiponectin)、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1)24周运动干预后,健步走组体脂%、腰围、腰臀围比、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明显下降,血脂联素水平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2)脂联素变化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出2个预测变量:体脂%、腰围的变化量。结论:对IGT患者进行健步走运动干预可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辟谷是包含热量限制、导引运动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本研究借鉴辟谷将热量限制与导引运动结合应用于中心性肥胖患者,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23名中心性肥胖受试者进行为期7天的综合干预,观测受试者干预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身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后受试者的体重、BMI、腰围、体脂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但是骨骼肌、无脂体重显著减少(P<0.05)。血糖显著降低(P<0.01),心率、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主观反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量限制结合导引运动有效帮助中心性肥胖患者缓解肥胖、控制体重,但同时存在无脂体重流失的风险。这为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和深入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7名肥胖男性青少年进行为期21天的封闭式综合干预(运动、营养、生活方式、心理教育等)减肥。通过比较综合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青少年健康的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以2011年参加沈阳体育学院运动智能控重中心减肥夏令营的7名体脂率>29%的男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干预开始时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体重、瘦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血脂四项、血清葡萄糖(Glu)和血清胰岛素(FIN)等血液生化指标。经运动负荷试验和体格检查,排除心血管机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后确定个体减肥方案。采取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案,21天后测定相同指标并与刚入营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1天的综合干预,肥胖青少年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脂肪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空腹血脂、血清胰岛素(FIN)指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Glu)没有变化。结论:21天的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递增负荷试验中出现乳酸阈值时对应的强度为运动强度,对1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10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探讨乳酸阈值强度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的体能、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10周后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体能及糖、脂代谢明显改善。提示:乳酸阈值强度的运动对于防治轻度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些年来,加压训练因其显著的增肌效果而受到关注。但是,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生长激素、睾酮等与增肌效果密切相关的合成类激素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为此,观察了普通人在4种不同血流限制压力条件下,训练前后血清生长激素、睾酮等激素的变化,为今后进行加压训练时选择适宜压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10名健康成年男性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间点,分别在上肢0 mmHg、下肢0 mmHg(对照组),上肢100 mmHg、下肢140 mmHg(低压组),上肢140 mmHg、下肢180 mmHg(中压组),上肢180 mmHg、下肢220 mmHg(高压组)4种压力条件下,进行4组30%1RM的深蹲、屈臂、伸臂运动。每组均要求尽力完成30次(如完不成则做到力竭为止)。在运动前后测量上肢围度,并取肘静脉血测量生长激素和睾酮。而在运动后第2 min测指血血乳酸浓度,并记录主观疲劳度。结果1)3个加压组完成的总负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压组显著低于低压组和中压组(P<0.05),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各组间运动后血乳酸无显著差异,但3个加压组上肢放松围变化幅度和主观疲劳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高压组的放松围变化显著低于低压组和中压组,高压组的主观疲劳度显著高于低压组和中压组P<0.05),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运动后,4组的生长激素均显著增加(P<0.001)。其中,3个加压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低压组和中压组显著高于高压组(P<0.05),而低压组和中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对照组(的血睾酮)在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而3个加压组均显著上升(P<0.05),但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以普通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低强度抗阻加压运动中,上肢压力为100~140 mmHg,下肢压力为140~180 mmHg的血流限制条件下,肌肉肿胀效应更加显著,生长激素、血睾酮等与增肌效果密切相关的合成类激素指标显著增加,同时疲劳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