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峻 《教育与职业》2006,(24):40-41
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和心理动因的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大学生犯罪的防范与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矫治和预防,减少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关注.构建大学生犯罪心理防范立体教育模式,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项战略措施.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健全大学生犯罪心理防范长效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是构筑预防机制的基础;发挥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监护和疏导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是构筑预防机制的关键;加强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与防范能力,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构筑预防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犯罪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大学生犯罪心理进行分析,阐述了犯罪心理的表现、诱因、自我调适和预防措施,以期对当前大学生犯罪的遏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犯罪与大学生犯罪心理息息相关。大学生犯罪心理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在其不成熟心理、畸形需要、错误的价值观等内在不良因素的驱使下形成的。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法制教育对于预防和制止大学生犯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寻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文章从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特征出发,提出了大学法制教育的相应对策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略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特点、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犯罪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如何完善和改进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犯罪群体犯罪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协调、社会化过程中不适应基础上,并在社会化过程中缺陷、角色冲突、社会控制不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作用,做到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剧变,大学生犯罪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该说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犯罪的深层动因,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等外在环境的变异以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等内在环境的变异,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分析,文章旨在对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及预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个性人格与犯罪心理有着密切关系,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是导致犯罪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特有方式和技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人格,矫治人格偏差,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预防犯罪心理产生和矫正犯罪心理的有效性,消除大学生犯罪隐患,避免大学校园恶性事件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女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女大学生犯罪心理构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探究遏制女大学生犯罪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有关大学生犯罪案件的报道频见于各种新闻媒体,从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人的行为是在人脑意识支配下实施的,人的犯罪行为也是在人的犯罪心理的支配和控制下进行的,与其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对策,有助于遏制大学生犯罪,维护高校校园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的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大学生形成违法犯罪心理的对策,以期达到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多发势态,并由一般违法行为向刑事犯罪发展,不断出现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根据王大伟教授的“社会震荡与个人失衡”犯罪成因理论,从大学生犯罪心理因素入手,探索环境、需要、社交、情爱和认知等五个影响大学生的犯罪因素,以利于预防与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和动机,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实现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有效预防,使其得到良好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长.然而,在校大学生故意犯罪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并且手段之残忍,犯罪动机之幼稚,令人深思.在校大学生故意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深层次地研究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乱纪现象日益严重,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犯罪是一种反社会性行为,它受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支配,犯罪心理如同人的其它心理一样,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它在后天生活中对客观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的历史时期,青少年犯罪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必然刻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把握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特征,是预测、控制其犯罪行为,对其实施改造、教育的重要前提。调查资料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从“马家爵案”谈起——论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爵案件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均衡的 ,只偏重于智力教育 ,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 ,比如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等等。因而我们要针对大学生这类特殊类型人际交往的特点 ,开设“人生知识课”、“人际交往课”等相关课程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学生事务仲裁中心 ,同时 ,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防范。  相似文献   

20.
袁晶 《课外阅读》2011,(9):19-19
犯罪心理机制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犯罪心理机制的问题研究出现了很多学说,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与个体犯罪心理之间的关系,国内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