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媒体是目前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新兴媒体.在这个平台上,文字、数据、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双向地传播.正因此,网络媒体也成了强制性传播的"理想"场所.根据CNNIC的调查,2006年网民对于互联网最反感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病毒、网络恶意软件、网络广告、网络垃圾邮件等.由此可以看出,网民们最反感的网络内容,多数属于强制性传播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与赞誉。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特色明显,如传播的及时快捷性、传播的立体多元化、独具一色的议程设置及引导功能。同时,网络传播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网媒与网民的自律与成熟、网络传播圈传播、网络信息沟通方面的新特点等。此次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本身媒介特色没有改变,甚至得到了某种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3.
陆地  高菲 《声屏世界》2009,(5):41-42
网络媒体的强制性传播和反传播现象无所不在。除了网络广告和网络恶意软件外,还有普遍性、危害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病毒。  相似文献   

4.
王丹 《新闻通讯》2014,(5):29-31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对网络政治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网民找到一个表达不满的有效平台。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尖锐,再加上群体心理的作用,使得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在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在传播途径上,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并行和相互交流进行传播;新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和政府在传播过程中从引发、助推到二次修正、深化步骤上分别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获得信息最便捷、最迅速、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也会被动地受到网络信息潮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网络新闻出现了真实性和可信度低,甚至传播谣言等严重问题。现在,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从高露洁“致癌”事件审视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构成和达到的传播效果主要来自两个版块:网站编辑签发版块与和网民互动参与讨论版块。前者的管理在于网站内部加强.管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于网站的性质、网站领导的重视程度、编辑记者的整体素质和网站管理制度健全与否等,而后者的管理效果好坏还需要网民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闻是通过互联网向网民发布、传播新闻的一种新闻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普及性将超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新闻也必将随之具有更广泛影响力,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新闻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8.
吴采芬 《新闻实践》2013,(12):27-28
一、网络传播在地区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分析时下,地区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在形象传播话题中很是热闹。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自信和自豪,影响着当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而网络在传播地区形象中作用日益凸显。据百度资料,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达到4.64亿,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70%的网民首选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有了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像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网络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出产物。它实现了传统媒体的电子融合,涵盖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传播的特点和优势,统一了过去各自独立的传播形式,最大化地满足网民的视听需要。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一般也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改变了既有的传媒格局。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网络媒体要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入手,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具体方式包括网络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旗帜鲜明地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开通民意传递通道,获取网民的关注点,并对网民关注的热点进行正确引导;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让各种媒体的议题设置,相互呼应、补充加强;设置一些地区性议题,使之通过网络传播成为全球性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管理创新中,网络正向传播的“风筝”模式包含交相互动的三个支点:政府、网络媒体和网民。其创新主要表现为政府、媒体与网民俩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一种趋于平衡的动态过程。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管理上的自由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原 《东南传播》2012,(5):78-80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网络舆情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体现出了诸多优势,但同时也浮现出了一些负面问题。本文指出主流网络媒体舆情传播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下降、事先预警和事后妥善处理的欠缺、舆论监督的"异化"以及媒介审判,并从网络媒体自身、网民和法规环境三个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9.11与美国网络传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果说,广播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电视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越南战争的话,那么,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随后的反恐战争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网络传播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了。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之际,回头看看美国的网络媒体在发布信息,沟通人与人、网络媒体与用户以及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联络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对我们理解网络媒体及其作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剧的网络营销也越来越重要。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后宫·甄嬛传》这部电视剧贴合了群体传播中大众的心态,提供了许多可供网友解构的内容和视角,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16.
<正>一、网络中大众传播的被改造作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具有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交换、内容丰富和形态多样等特点,可以说,网络天生就是大众传播的温床。随着网络新闻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网络中的大众传播拥有着一般的大众传播所不具备的鲜明特点。这得益于它与网络的结合,是网络对其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李炜 《青年记者》2013,(11):23-24
网络公共信息作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网络社会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公共信息具有天然的关系延展性。具备公益性、公共性、公开性等特点的公共信息一经传播,便能聚拢众多网民的目光。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网民可以就日常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媒体.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4月底,全球移动用户已达23.47亿户,3C用户超过2.448亿户.到2007年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全国手机用户达到5.47亿户,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我国将会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群体.从长远来看,手机必将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可随身携带的媒体中心,成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最便利终端,从而引发令人瞠目的媒体应用的革命.目前,这一端倪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实践中,由于受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影响,以及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吸引受众,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新闻真实性缺失、主观性和煽情性等问题。本文建议网络新闻媒介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政府强化法律监督,网民则要提高自身素质、拒绝不良信息,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谢辉强 《传媒》2014,(6):58-59
正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现今已经成为传播体育新闻的良好平台,比如网络体育比赛直播已经开始进入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视野。专业的网络体育解说员随之出现,体育爱好者们对于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也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见源,他们传播出的讯息会对舆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导致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如同质化和娱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