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并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体育事业,目的在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培养国民的文化修养,经过长期的发展,体育精神已在国民心中占据主要地位.高校作为教学基地,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体育精神对于体育教学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得出体育精神对现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洪涛  陈姣 《成才之路》2023,(27):13-16
体育学科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如何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挖掘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引领学生个人品格意志发展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概述体育精神,分析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讨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发挥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略论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既有助于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精神面貌的改观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其高尚生活情趣和正确人生态度的形成.大学体育教学要把体育精神的培养与体育技术的教学有机融合,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体育精神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运动状态的"全力以赴",另一个则是公平竞争.而其他方面精神品质的体现,则是这两个核心内容所派生的,是从不同的侧面所反映的体育精神.高职学生在投入篮球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篮球教学的功能和特点非常符合体育精神培养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体育教师如何去引导去运用去挖掘.  相似文献   

6.
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的,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产物。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吃苦耐劳、有纪律、有竞争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体育精神教育,能让大学生在运动的互动关系中学习接受这些行为准则和精神意志,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精神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在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管云涛 《西藏教育》2011,(11):36-36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培养。新课程理念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体育精神所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拼搏、敬业奉献、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苏清良 《教师》2022,(6):60-62
教师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布置体育作业的形式传承体育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要选择,让学生在自主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坚定顽强的意识和品质,正确地面对体育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在小学体育作业中融入体育精神和品质,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文章探析了小学体育作业与体育精神融合的价值以及有效策略,以此迎...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精神作为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学生体格与人格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意义。核心素养时代,体教不再局限于通过肌体锻炼强健体魄,而是着重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锤炼与发展学生的意志与精神。因此,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然而,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及其发展仍存在欠缺,体育精神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实践中,学校体育精神的回归路径主要有:复位体育目标,回归身心和谐发展的育人本真;教学做合一,深刻把握体育方法的时代诉求;培养知、情、意、行,实现体育精神与活动融合共育;以积极评定为主,在培养体育精神中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82):134-135
精神追求是体育运动最大的收获,我们将之称为体育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能够明白体育中的精神,特别是世界和平的奥运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精神强调的是友谊、团结、和平、正义、爱和尊重,在追求和平和友谊的体育精神做出贡献是我们的愿望。体育锻炼、健康和美容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其中体育精神的弘扬备受重视,运动使人们更容易沟通,使合作更广泛,当然,我国体育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训练简单、传授知识和技能水平低等,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忽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启蒙教育的问题,在体育竞技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应该是体育教师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以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 ,忽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这样是达不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的。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的影响 ,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体育精神具有素质教育特性以及时代性、科学性、相对稳定性、渗透性、娱乐性等特性.大学体育精神的形成是通过参加课内外群体活动实现的.高校应加强体育场馆与设施中的体育精神元素建设,利用校园媒体促进体育精神的传播,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制度,通过校训激励大学生等来推动大学体育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运动中,通过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一、观看、参加体育比赛,感受体育精神,培养竞争意识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让他们亲身感受运动场上的激烈竞争。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让他们去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什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华章》2010,(12)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已无处不在,影响和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体育精神一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本文探讨了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影响体育精神的基本因素.体育精神的内涵主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刻苦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影响体育精神的基本因素有:文化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5.
覃克旺 《广西教育》2008,(32):51-51
体育精神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中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价值,提出要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为颂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利用其中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时代价值与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引领等方面有效融入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精神是体育教育的灵魂,体育精神的核心是体育信念,体育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形成体育的精神和信念。体育精神的教育需要我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位置,进行深度教学以及发挥隐性课程的养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精神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改变,在学生中体育精神的缺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体育精神的培养贯彻到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69名学生进行了"专业术科融入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通过实施"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外化与内化学生体育精神、校内外开辟多途径的创业实践路径和实施新的教学与实践考评体系"等举措,教师的创业教育观念逐步转变,学生内化了的体育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了较充分的外显,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和提高.实践证明,体育专业术科融入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华体育精神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极为关键的育人元素。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中华体育精神教育顺应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客观要求。开展中华体育精神教育要坚持实践导向与体验教育、多元素质与全面发展、价值引领与思想塑造、以体育人与全面培养的基本原则。深入推进中华体育精神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育人作用形成基本共识,不断拓展育人途径,并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