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论建构主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不等于现代教育媒体参与的教学设计。本文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与思维发展的理论出发 ,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诠释 ,指出了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偏差而引起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并通过国外的一个小学数学课堂实例 ,具体阐明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数理知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数学学习困难、厌倦数学是很多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课程目标与认知能力作比较后得出,两者的差距集中在"最近发展区",个体需要通过外来参与者的帮助消除这个差距。鉴于此,得到了鼓励儿童自发性学习;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创造情景化的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同一性训练和变式训练等启示,旨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耍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具有数学味的有趣活动,唤醒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趣味盎然中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从思考、思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不同侧面,激活儿童的思考力,让他们在研精覃思中深度学习,逐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让儿童在研精覃思中深度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 引言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他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不仅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重点探索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化观点,以及怎样结合教学实践把我们对它的理解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说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前者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连续的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等因素的影响.皮亚杰的理论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研究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教育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不能超越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应该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组织学习内容;教育教学应采用适合学生特点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的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理论、以及儿童认知发展能动性的观点,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和学习皮亚杰理论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对促进儿童的课堂教育和学习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翔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121-124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极大地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规律,对全世界的教育教学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图式理论、活动理论三方面探讨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动作学习理论的简要分析,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的实际和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对现代教育所产生的主要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是:一、教学内容要以儿童认知发展的限度为依据;二、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该是螺旋上升的;三、教学要让儿童按自己的步调发展;四、动作学习对儿童、特别是幼儿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仅坐听而没有活动的学习是缺乏教育、教学和发展价值的。对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应当通过活动来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当今小班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正>杜宾斯基提出的APOS理论是基于对皮亚杰的数学学习的"自反抽象"理论的一个拓展.APOS理论下的数学认知包含活动、过程、对象和图式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体现了一个概念的二重性认知:不仅有动态的概念建构过程和概念图式的整合过程,还有静态的概念图式的最终结果.在教学中根据概念的二重性进行教学设计,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一、APOS理论下的定积分学习根据APOS理论,数学概念学习需要经历  相似文献   

14.
数学概念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点。能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数学概念,不仅关系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而且影响到初中甚至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根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基本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由于抽象程度还很低,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同时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拟就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几个因素及如何促使他们…  相似文献   

15.
詹明道 《江苏教育》2000,(10):35-3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或认识。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他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  相似文献   

16.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陶卫菊 《生活教育》2012,(15):65-66
皮亚杰曾说过:“知识来源于儿童的亲身体验,来源于儿童环境的相互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只有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探究,才会有乐此不疲的状态;只有让他们亲身经历,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数学课堂也就不再枯燥。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内向感受与态度体验.学习主体的情绪在学习活动中的高低变化会对学习效率和质量构成直接的影响.让·皮亚杰(Jean Piaget)就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引起他们的兴趣,适应他们的需要,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中也提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习数学是学生对数学的体验、理解和反思活动,强调主体的学习活动对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的重要意义。皮亚杰指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实践活动的教学作如下设想: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通过在观察、感知、探究活动中激发想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获得感性认识,进而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结构理论在当代心理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它以逻辑运算为轴线建立了儿童认知结构理论体系,但同时受到许多挑战.新皮亚杰理论则以皮亚杰的一般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组件理论,建立了新的儿童认知结构理论,推动了儿童认知心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