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革命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的学术建设深刻体现着革命的历史逻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学理基础,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双重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目标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也具有了“革命”和“建设”的双重使命;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学理基础和学术论证,体现着“思想创新”与“学术创造”的交互作用;从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通过指引研究方向、建立领导机构、制定文化政策、组织学术群体等领导方式,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形成灵活、有序、高效、创新的运行机制,不仅推动新民主主义的学术文化建设,而且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任务,实现了“学术文化建设”与“政治发展”的统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5)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思想和作风,它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意志、品德、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理论学习、培育优良学风、坚定党性信念、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自身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中国革命、个人思想及工作实际,突破现实局限,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课教育经验。当下,系统研究总结延安时期我党的党课教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塑造了一大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这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诉求,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延安时期劳模的产生经历了由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的普通群众发展为地方性模范人物再发展为全社会的劳模的过程,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内在逻辑理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梳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法治建设成就,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法治建设活动的历程。从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和生产技术发展中探析成就取得的因由。在人民性、实践性以及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把握中探求陕甘宁边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延安文艺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运动的基本思想自然成为指导革命文艺运动的思想。由于人民是这个伟大运动的主体,因而在其丰富、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文艺逐渐确立了立场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延安文艺运动的总方针、总主题、总基调。  相似文献   

7.
朱小蔓 《教育家》2004,(6):F002-F00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足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1957年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筹建并命名。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于延安的中央研究院教育研究室。“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被停办。1978年7月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国务院批准重建。  相似文献   

8.
徐恒春 《山东教育》2005,(35):17-18
位于鲁东南的革命老医莒南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就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始于中国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探究和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解放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走向了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崭新的工农政权。革命根据地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苏区时期,二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时期。两个时期因革命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柱 《江西教育》2005,(5):37-38
一、革命传统的内涵与作用 中国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凝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传统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伟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1.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面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积极培训适应革命需求的优秀干部。1939至1942年的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运动,是延安时期党面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领导开展的一次大范围的、系统化的学习运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运动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干部教育领导机构,主要围绕理论、政治、业务、文化等方面内容开展教育,并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为确保教育成效,党制定了一系列在职干部教育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在职干部教育制度体系。新时代,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党开展干部教育,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它仍然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资源,弘扬延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弘扬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教育正规化政策的纠正,从课时安排、实用性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有效推动了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普及,也第一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探寻出了乡村学校教育与农村社会实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成为革命根据地普及教育、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和实施民众动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这些思想充满了浓郁的革命年代的历史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科学技术观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而且也对中国共产党人以后科技思想和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党史研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相生相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宝贵特征.在经历了初期的革命斗争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推进中国革命必须将研习党史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联系起来.延安时期开展的党史研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生动体现。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影响着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刻,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传统文艺的改造与利用。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的改造与利用,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学说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基础理论来源,列宁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相关论述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重要理论参考,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理论经验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可靠理论借鉴。以上科学的理论,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取得辉煌成效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9.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