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落花人独立 《中学生读写(初中)》2007,(7):80-82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出现,有些类似于《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初次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多的报道,影评,再加上有些夸张搞笑的海报,让我在未窥全豹之前便已知“数斑”,仿佛是带着“凤辣子”般的爽利逗趣,让人忍不住想要亲尝个中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顾燊 《小作家选刊(小学)》2003,(10)
晴后来做梦,迷迷蒙蒙总是那一片湖泊。梦是黑白的、无声的。时候往往是清晨,空气很湿;伸出手,指尖沾满了清晰的香气。走近了,眼前薄薄地笼着一层雾气,一点一点地,弥漫整个湖面。湖畔上杨柳多么婀娜多姿,少女般羞涩地藏起心事。晴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她走到窗前,拉窗帘的时候,手被光灼了一下。她低下头看自己的手,白晰的纤细的握惯了画笔的手,清晰的脉络在皮肤的包裹下蠢蠢欲动。手是不是也可能有思想的专制?她不知道。她的美术导师,一个原本年轻的男人,却把自己装扮得沧桑。他留着乱蓬蓬的长发,胡子常常刮得乱七八糟,在雪白的文化衫上… 相似文献
4.
张佳颖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0,(8)
回首我的高三,作为一个过来人,倍感亲切和幸福。而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的我,第一个闪现脑际的是我的高中班主任说的那句名言:高考高考,就是高高兴兴去考试!高三生活并非缤纷如雨后彩虹,即便如此,我在紧张而繁忙的高三,也会自寻乐趣。在一中的最后一个春天,鲜艳的花朵一如既往地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压抑的气氛被醉人的花香冲淡。每逢课间,我们携手走出教室,迎着温润的南风让全身浸透花的香气,绷紧的神经在瞬间得以放松,就连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说,要是给中国古代文豪弄个排行榜,苏轼是可以跻身前三名的,他的才气、他的人品,堪称中国文人的典范。苏轼的文字真正动人的,应该是他言语背后率真、豁达、儒雅的风范与人格吧。最早接触苏轼的词,是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上王菲的歌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浪漫最美丽的词,清纯脱俗,而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了苏轼留给后人最纯洁的祝福。 相似文献
6.
许隽超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3,(Z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词前的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相似文献
7.
8.
蔡薨 《课堂内外(高中版)》2012,(4):39
在最黑暗处独步前行的我,心里静默着聆听秒针每一次的滴答声,时刻准备迎接最为耀眼的黎明——题记刚踏入高中的那天在脑海里依旧清晰可见,现在我却已经在一条独木桥上颤抖而行。 相似文献
9.
10.
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中老年妇女生活为题材,透露出创作者浓浓的人文关怀。影片虽以种种后现代因素作为该片的背景与技法,但其主题依然流荡着现代性普世人性关怀。本文从生活的无奈与执着,伦理的破坏与回归,理想的失落与回归三个侧面,试图展现这一人文关怀的真实底蕴。 相似文献
11.
《课堂内外(高中版)》2014,(10)
正我一直深信自己是个流于肤浅的人:看书喜爱华丽辞藻,看剧只观俊男美女,看城甚爱华灯璀璨。却不想才离开记忆中永远蒙着青灰色彩的古城两年,便时常在闲暇时不自觉地想起那座城,那些人和那些事,它们经过时光的渲染散发着暖暖的、如橘般的光晕,轻易就将我的某些深信打破,我或许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讨厌那座满是青瓦飞檐的城市和那所古朴典雅的大学。 相似文献
12.
13.
姚华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51-53
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思考、兼容儒释道内涵的人格魅力、真性情的人生幽默、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苏轼的旷达、谐趣、圆通的文化性格系统。 相似文献
14.
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荡平了美学深度,稀释了人文内涵,拆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言语壁垒,满足了受众的视听快感而凸显出明显的消费性能指. 相似文献
15.
去年那个感伤的七月,在记忆里渐行渐远了. 只有在手机短信里,还存留着当时站台上的情绪:"离别是为了体味寂寞的滋味.不是没人陪,只怪咖啡喝不醉……"毕业时的第一道伤口是从这一刻开始,四年中我最珍爱的那个人,临行前说:"我走了,以后你就是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6.
17.
宁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3):74-75
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贬到黄州后,文学成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作和散文作品,而且在作品中充溢的是一种旷达、从容的精神。《定风波》这首词所展现的就是词人面对困顿人生表现出的潇洒从容和旷达坦荡。 相似文献
18.
19.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里,什么样的生存姿态才是最佳的?记得"另类"校长郑杰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学校里,远有比教书和写论文更为复杂和微妙的东西",最佳的生存姿态就是在"认真与不认真之间".其实,说"认真"或"不认真"这几个字容易,但若要真的在"认真"与"不认真"之间拿捏得当,掌握得很有分寸,却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曹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
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为我们讲述了姨妈悲喜交迭的“后现代生活”,悲喜交迭的背后隐藏的是姨妈面对现实处境以及历史问题的困惑与失落,其实质乃是身份认同的撕裂与失败——嫉妈付出了抛夫弃女的沉痛代价却未能真正完成对上海的身份认同,梦想破灭后,姨妈的落脚地仍然是多年前她头也不回离开的鞍山,对梦想的激情追逐最终让位于对生存现状的妥协与麻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