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13 9页 :“195 1年 5月 ,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除台湾和一些海上岛屿外 ,全国领土全部解放 ,祖国获得空前的统一 ,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那么 ,当时香港、澳门如何 ?它们在不在所谓“一些海上岛屿”之中 ?这里的“空前的统一”表达显然不准确慎用“空前”!$辽宁省锦西化工总厂一中@叶枫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智慧,把握历史机遇,引起香港问题的谈判话题,在谈判中坚持神圣主权不可侵犯的原则,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为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邓小平同志在解放香港问题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今穿中外品牌时装、背“路易威登”包,对都市女性来说早已不算新鲜事,不少人为赶时,每年还要到香港和巴黎等地“血拼”。可这些昂贵精品,穿几次失去新鲜感后往往会被束之高阁,再无翻身之日。山东女孩刘从中发现商机,开创了上海首家“二手名牌专卖店”,不仅“解放”了申城女性的衣柜,使工薪族过上了“名牌生活”,自己还轻松赚到了惊人财富。  相似文献   

4.
“技术兴趣”对教育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要由“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解放兴趣”主要内容是:解放价值理性;解放专业自由;解放生命力量;解放师生关系。“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将人的“解放”过程划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不同阶段的同时,比较系统地对“政治解放”所涉及的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指出,犹太人的解放并不是简单的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政治解放”,从而彻底颠覆了鲍威尔等人将“政治解放”与“宗教解放”混为一谈的谬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与鲍威尔关于此问题的论战,结合政教分离这一历史现象,试图更好地把握与解读马克思政治解放视域中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6.
1.年轻而精干的领导班子2,课改“解放”了孩子3.“绿证”教育基地,开发校本 课程的活教材4.学习研究新教材是课改实验 教师的必修课5.香港教育考察团成员与学生 交谈新课程的体会6.充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对孩 子进行教育7.宁安市一中体育馆落成,为实施 素质教育又提供了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7.
针对鲍威尔伪人道主义地讨论犹太人“解放”问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批评中阐发了自己的“解放观”。依马克思之见,犹太人解放不只是“宗教解放”,根本在于犹太人的“政治解放”,即实现德国犹太人享有做“人”的公民人权。这方面理论观点展示了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上坚持一种现实的和“宽容”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填字游戏     
1.人名。解放前,他曾经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浴血奋战,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20年前,因他的运筹帷幄,深圳等经济特区先后建立;几年前,香港和澳门和平回归后,以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实行自治。 2.城市名,印度首都。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1991年的《班主任》杂志上发表《解放班主任》一文。10年过去了,一直有人对我说“无法解放”,理由是“学校领导不愿‘解放’我们”。这实在是对“解放班主任”的一种误解。我所提倡的“解放班主任”并不是针对学校领导的“争自由,求解放”,而是班主任在民主和科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我解放”。这里的“自我解放”主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改进方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了“解放学生”的口号,提出了教育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嘴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然而,时至今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就是人的“解放”。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把人的“解放”过程区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解放的内涵。政治解放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政治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性别意识与女性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意识”已被联合国、我国及其他国家纳入决策主流,这无疑是促进女性解放的福音。本文将“性别意识”放到人类解放的框架中,着重分析了女性在争取解放过程中应清除的心理障碍和存在的理论误区;同时论及了男性也面临着进一步解放的问题,只有使“性别意识”成为社会共识,才能使男女两性“双向互动”、“互补共进”,女性解放、男性解放乃至人类解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他提出了通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家庭中应如何实现“六大解放”呢 ?  “解放儿童的头脑”,就是打破传统观念中“好孩子”的标准,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勇于探索的精神,开拓幼儿思路,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很好的发挥。   “解放儿童的双手” (后面详谈 )  “解放儿童的嘴巴”,中国人的传统认为,小孩子应文静,少说话,不能多嘴多舌。殊不知,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全人类解放”(其中包括“人的解放”、“人类解放”、“一切社会成员的解放”等提法)和“无产阶级解放”(其中包括“无产者的解放”、“工人的解放”、“工人阶级的解放”等提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提出来的两个重要概念。从本质上说,两者是相通的。颇为有趣的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政治风潮之中,却发生过贬损前者、抬高后者,或者抬高前者、贬损后者,乃至制造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课改,把学生从“听教师讲”的枯燥课堂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在读陶行知先生的书籍,读到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理论时,有振聋发聩之感。这“六大解放”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和“解放”相对的是“压抑”,回忆孩童时代,深感认同:这“六大解放”背后的“压抑”的确是许多儿童痛苦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无生提出了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等“六大解放”的思想,对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概述了“六大解放”的基本思想,并提出营造适宜的环境,实施开放教育,坚持教育民主,尊重学生主体等实施“六大解放”的基本举措,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8.
李忠 《生活教育》2012,(2):40-46
教育既可成为控制人、实现社会等级的有效方式,也可成为解放人、实现社会民主的有效途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实现人的解放与社会民主的教育。解放个人、解放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实现社会的民主、公平和正义,是“生活教育”的价值取向;“闻知”、“亲知”、“推知”三种类型、性质、作用不同的知识是“生活教育”的知识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由此,形成陶行知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虚构与真实”为轴心,考察上世纪40年代活跃在上海的电影人1950年在香港拍摄的电影《花街》与在沦陷时期与日本合作拍摄的《春江遗恨》的历史事实及遭遇,理解其制作意图,并通过观众的接受态度及当局的应对方式,以“小市民”“国家”“解放”为关键词,探讨“小市民”(民众)的人生价值观及站在党、国精英立场上对民众之期待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解放就是“解除束缚,获得自由和发展”。人之生存的根本掣义在于解放自己,其中包括肉体解放和精神解放、个体解放和种群解放。教育是为人的,其价值旨归应是解放人,然而现代教育却成了禁锢人、奴役人的活动。在当今主体性高扬的时代,教育亟须回归初衷,回归“解放人”的价值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