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容易滋生谣言的时期。谣言是集体的行为,体现出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激起群体的情绪反应,增强群体的心理力量,促使事件升级。对谣言要"顺势而为"地引导、防控,通过公布真相、培育社会信任、化解从众心理,构建起应对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谣言常常如影随形,谣言为什么会产生,为何能流传,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谣言,这些问题值得深思.2.21山西"等地震事件"为我们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参与者,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针对事件本身的谣言成为了有目的的工具,这些谣言对事件本身进行了扭曲的传播,歪曲了事实真相,使得事件产生的影响和危害被成倍的放大,误导了民众。正所谓,"谣言猛于虎",因此本文立足于探讨网络谣言的兴起背景,传播空间及传播途径,希望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做出相应的对策,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做出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比较视野下新媒体事件谣言传播机制模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是指以网络媒体为主要媒介,由网民传播推动,并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带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它具有传播事件特殊性、传播媒介特殊性及传播主体特殊性等特征,故比传统谣言传播更具危害性,已然成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在雅安地震发生后的十数天里,各路谣言四起,探究谣言的发生机制和传播机理,不难发现,灾难事件中信息的不确定性,政府和民众信息的不对称性、社会集体情绪的不安定性给了谣言传播空间。因而,各级政府要增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透明度,尽量做到信息的多渠道、多阶段、多方联动公开,让谣言消失在阳光下,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网络、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网民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谣言传播行为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以食品安全谣言传播事件为背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相关假设,运用 SmartPLS2.0 软件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传播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民面对食品类谣言的主观态度对传播行为意愿有显著性影响;网民个体焦虑感与相关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对谣言传播态度有显著性影响;食品谣言的可信度、时效性及传播方式便利性等谣言本身特征,对谣言传播行为意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危机事件中,谣言肆虐会对整个社会系统和社会心理带来破坏性影响。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所引起的常见心理效包括惊恐效应、第三人效应、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建立信息发布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防控谣言传播,尽快使大众断裂或破坏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稳定,这是媒体危机报道和政府危机管理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杨政 《华章》2011,(22)
谣言是在公众中快速而连续传播的,关于自然、社会和特定个体事件的非官方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是一个消极的社会事实.谣言的传播对于社会团结、社会信任和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要研究谣言现象就必须对谣言的内涵、特征、形式和功能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的治理需要我们多维思考。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几起典型网络谣言事件,分析了当前网络谣言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以宪法相关规定为基础,提出谣言传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网络谣言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定。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谣言扩散预警机制、加强政府舆情监测和疏导、及时有效地公开发布政府信息等方式切实解决这一社会毒瘤。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基于归因理论、疫苗理论、锚定理论,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运用双面信息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双面信息策略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提高可信度及抵制谣言的作用,探索具体的实施策略。该研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和谣言的抵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能为相关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强化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渗透强度,也使谣言具有更大的破坏性。近几年,由谣言引发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网络谣言",可以看到网络谣言传播具有意图多元、有限理性、临时新闻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从明晰谣言产生根源、建立预防体系、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既有信息传递的快捷多元,也有舆论内容的真伪混杂;既是信息公开的一种推力,也是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力量。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造成较大影响.以2011年3、4月间的"抢盐事件"为例,分析谣言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产生机制、传播机制以及歪曲机制,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谣言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一些热点网络事件,帮助学生认清网络谣言的危害,进而认识到编造、散布网络谣言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最后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相似文献   

15.
以政府回应理论为切入视角,从网络谣言事件类型、政府回应的主体、回应速度和话语特征四个维度提取条件变量,运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30起网络谣言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六种组态。研究发现:事件类型、回应主体和回应内容的专业程度都分别对政府回应网络谣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回应速度和情感关怀往往只是提高政府回应效果的辅助条件。因此,网络谣言类型复杂需强化多元协同治理,主体通过政务新媒体应强化回应速度,且回应话语不仅需强化专业度还需提升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16.
在危机事件中,媒体能够实时发布信息,关注事件动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然而,经常会由于媒体对扮演的多重角色定位不清或者"缺席"和"失语"导致小道消息和流言谣言的不胫而走。媒体必须掌握主动权,及时发现危机,多途径传播信息,揭露事实真相,将流言谣言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才有利于局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从社会心理机制角度出发,分别从相对剥夺感、不信任感、从众、法不责众、谣言五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并为有效解决群体性事件提供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谣言是危机传播的重要研究内容。日本3·11地震后"谣盐"传播盛行,本文通过对谣言及其传播特点的分析,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谣盐"的传播形成过程,并针对此次"谣盐"事件,提出了谣言防范与应对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真相,但是,同时也让各种谣言滋生、传播。惊闻安徽女青年"离奇"死亡的谣言引发了一场群体性事件;"千万别吃橘子,有蛆虫"的谣言让全国的柑橘滞销;美联社账户被黑客盗用并发布"白宫被炸,奥巴马受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网络谣言蔚然成风,特别是"秦火火事件",可以说将网络谣言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目前,网络谣言的传播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特征,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通过对其动因的探究,初步总结出防控网络谣言是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体层面共同努力,在自由表达权利与建立维护网络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