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尊结构与机能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尊(self-esteem)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心理学主要从文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对自尊的起源、结构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整合以往自尊结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尊的“倒金字塔”结构模型,并阐述了自尊的驱动性、发展性和调节性心理机能。  相似文献   

2.
国内自尊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尊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近些年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对自尊的概念和结构有了自己的界定和建构并加以验证,关注国际对自尊研究的动态介绍有关自尊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自尊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需要后来的研究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自尊因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心理学家关注,但自尊的成分与结构问题却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在综述以往自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自尊结构的新观点:双重两因素模型.认为个体的自尊包含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双重结构,同时二者均具有能力感和价值感两个基本成分;自尊的双重两因素各成分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协调、互相影响.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能很好体现个体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特点,也能更集中地揭示自尊成分的不同特性与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研究是对过去着眼于自尊高低性的自尊研究的补充和拓展.个体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权变领域中,权变领域的成功能增强自尊,失败会降低自尊.人们会自我监督在这些领域中的行为,努力想要做好.这种对自尊的追逐会带来很多消极后果,如影响自我调节、人际关系和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研究尚存不少争议,比如是否人人都有权变领域、权变性结构以及和自尊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厘清.  相似文献   

5.
抑郁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而自尊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二者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内隐自尊的发现,对自尊的研究又成为了热点。本文通过对抑郁和自尊概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阐述了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自从自尊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自尊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尊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对自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结构、发展特点、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其中自尊的结构和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是自尊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对不同时期自尊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把握自尊整体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力图对自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身体自尊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领域内对身体自尊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身体自尊与身体锻炼的关系.本文综述了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身体自尊是锻炼心理学兴起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它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其研究也备受关注,对其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有利于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凯 《教师》2010,(15)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激进的青年群体,在他们的成长生活中,他们的体验和经历都显示他们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等特点.目前社会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重视归重视,却没有将其付诸实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内容研究还不够透彻.  相似文献   

10.
作为自尊研究的扛鼎之作,纳撒尼尔·布兰顿的《自尊心理学》基于客观主义理论,对自尊的人论基础作出剖析,对其作为生物体和理性和情感存在,并具有意志力的人的影响进行了解读,揭示了自尊的本质和源泉以及自尊与情爱的关系,分析了自尊缺失对心理健康和生存的威胁,假自尊的产生与后果,探讨了心理健康与其自尊表征,并提供了获得自尊和相关治疗的路径,为解读人类生存的心理及其相关问题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尊与表征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为深化其认识,文章梳理了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主要存在三种理论模型:易感模型、创伤模型和共同因素模型,以及高内隐自尊是抑郁的风险因素等重要结论,并提出提高自尊、减轻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攻击与自尊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传统的研究观点认为低自尊与攻击性相关,但近期国内外学者们的一系列研究对此假设进行了反驳和质疑,又出现了自尊稳定性与攻击相关说、自我中心被威胁说以及高自尊异质性学说。本文整理了前人对于攻击与自尊两者关系的研究和探讨,阐述了攻击与自尊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进而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疑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一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之一是身体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有关运动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体育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体育锻炼者身体自尊与非体育锻炼者差异显著并呈性别差异;体育锻炼与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及身体价值感三个维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改变身体自尊水平,尤其是提高运动能力的自我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尊结构研究新趋向——自尊的双重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尊双重结构模型认为个体自尊包括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外显自尊是建立在被试明确意识基础之上的、内省的、非自动的自尊;内隐自尊是人们对与自我相关和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这种态度表现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自尊双重结构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生理具有密切关系。目前自尊双重结构模型研究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自尊的群体关联性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学者关于自尊领域关联性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自尊群体关联性的相关效应,并结合以往社会认同和集体自尊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并论证了自尊对群体事件的依随性。最后,对由此产生的启示也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凯 《教师》2010,(18):16-17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激进的青年群体,在他们的成长生活中,他们的体验和经历都显示他们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等特点。目前社会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重视归重视,却没有将其付诸实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内容研究还不够透彻。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集体自尊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通过选取两所综合性驻济高校被试500人,对大学生集体自尊的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在是否学生干部、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维度上大学生集体自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研究认为,个体的自尊与求职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大多是基于外显自尊的角度。该文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角度,分析了低外显自尊、高外显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尊水平不稳定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尊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结构研究一直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也提出了各种结构模型.为我们理解和探讨自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同时,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学业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