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原始的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复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在物理解题中,有时就需要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应用数学工具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形象、简捷地处理物理问题,人们经常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转化成简单的"物理模型".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在已经掌握的"物理模型"的启发下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以"等时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来阐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并加以转化应用。一、重力场中的"等时圆"1.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A为竖直平面内圆周的顶点,AB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运用时,却整理不清楚解题的思路,感觉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把一个实际的复杂的问题简化成能反映问题本质的简单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在对物理客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怎样建立一个物理模型呢?它是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呢?其实跟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一样,在物理学习中建立物理  相似文献   

4.
正"微元法"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使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难懂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比较繁琐的物理过程,微元法的应用,能够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过程,通过对简单过程的分析,最后整体处理,使学生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可以很容易找到切入点,以简单的过程代替繁杂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一解题过程,能够增强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对物理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微元法"的解题思路"微元法"指从问题的局部开始研究、进而研究问题整体的一种综合分析的方式.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可采  相似文献   

5.
正"数"与"形"能够反应事物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数形结合能够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和位置关系相结合,做到以形助数、以数解形.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思维具体化,把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具体化.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展示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如何在解题时发挥作用,使问题得到简化.使得物理题的解题过程更加清晰明了,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一、物理问题中问题、数、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追及与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物理模型,它一般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且两个物体各自遵从着自己的运动规律,这使得物理过程变得相对复杂,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常因物理过程复杂而难以找到突破口。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如代数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等。其中的代数法在这些方法中,不是最简单的,但却有较好的普适性,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转换思维在高中物理中是常用的一类解题方法,它犹如一把"金钥匙",帮助学生开启物理知识的一扇大门。教学中应用转换思维,可以解决诸多类型的物理问题,实现陌生问题熟悉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实际问题模型化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物理课程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素养。  相似文献   

8.
单文忠 《中学物理》2011,(10):35-37
1 建模教学简介 建模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是把客观存在的问题带到教室,用所学知识构建相关模型解答问题的过程,现已发展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它是建模思想的产物,其核心是“物理模型”.自然界物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全按照物理客体的本来面目进行研究,问题将变得很复杂,很难得出定量的物理规律和系统的物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解题过程又很繁琐时,可以在保证效果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来代替原来复杂隐晦的问题,这就是等效法.如用另外一种模型(或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来代替题中的模型(或物理量或物理过程)称为等效模型法(或等效物理量法或等效物理过程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谁能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谁就是教育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感觉很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使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公理的教学,学生不明白证明两  相似文献   

11.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的条件,抓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简洁处理,构建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来直观、形象的表达物理情境.如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不仅因为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而且利用数学还可以反映确切的定量关系。但数学知识也有负迁移作用。在理解物理概念或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见到不顾物理对数学的制约,把物理问题当成纯数学问题看待造成对计算结果物理意义的错误理解和对物理问题的错误解答。 一、错误理解数学结果的物理意义 “ ”“-”号,在数学中表示正负数,即数的大小,也可表示相反数,但应用到物理学中情况就复杂了,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如: 1.表示方向。如力、速度等各种矢量。  相似文献   

13.
物理图像法是运用数学图像,采用数形结合的途径,比较直观形象地描述物理过程、展示物理规律、揭示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许多运动学、动力学问题用解析的方法无法或很难解决或解题过程很繁杂,但结合图像,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所以,图像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使问题简单化,而且把物理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使得教学更加直观、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时,经常利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与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把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问题解决理论"的兴起,使学生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获得新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赋予问题解决新的内涵,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物理学习模式理解为以物理问题为本,以探究性学习为基本问题解决方式的物理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要求把学习内容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中,重新提出了针对物理单科的能力要求,并强调"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从实际教学情况看,高考的五种能力要求中,考生能力水平与高考要求差距最大的是"分析综合能力".所谓"分析综合能力",即是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知行"问题是师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依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发现采用模型类比,可以有效的拉近"知"与"行"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功感.下面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模型类比在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二、物理模型呈现的方式为了形象、简捷的处理物理问题,人们经常把复杂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可以用文字来描述物理规律,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描述物理规律的方法称之为图象法.物理图象有很多类型,如模型图、受力分析图、过程分析图、矢量合成分解图、函数图象等.图像法能够根据题意把复杂的物理过程简洁的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所以图像法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电磁感应的问题中,如果采用特殊方法就可以很简单地解决,下面介绍三种思维方法,以供参考。一、等效法等效法是在某种物理意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相互替代,把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简单的问题来研究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可使问题化  相似文献   

20.
刘德志 《物理教师》2005,26(1):59-60
高考难题的特点之一是:题中设计的物理情景复杂,它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而是一幅幅不断变化的图像.令考生有越想越复杂的感觉.笔者通过长期摸索发现,若把题中的一些物理情景,利用有关物理规律,把它合理地"固定"为"模型",这样题目难度会大大降低,且使物理过程清晰形象.下面就以2004年(广东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