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报纸报道.今后高校招生工作将采用把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按标准分的高低进行择优录取的方法.可见标准分比原始分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际.标准分在高考中的使用必将使之在其它的考试成绩分析中被广泛采用.为了更好更正确地使用标准分.有必要对标准分的科学性、局限性和适用条件进行研究.首先.应用标准分.在分析单科成绩时可以消除原始分由于试题的平均分、区分度差异而造成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因素.使得无论试题有怎样的难易度、怎样的区分度.用标准分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过去,判别校际教学质量高低,往往以升学率或统考均分排队,由于各校的生源不同,所以很不合理.生源差的学校尤难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以至挫伤了许多教师的积极性.下面,介绍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使统计后获得的信息更为可靠.一、用标准分代替原始分,计算出各校三年来的自身变化.这个问题只能用各学校的平均分作为个体,用区平均分作为均数,所以各校的平均分在区里的相对位置为:Zi=(Xi-X)/σ式中:Xi表示第i个学校的平均分;X表示区平均分;σ表示全区各校平均分的标准差.)其计算公式见下面第二点.)  相似文献   

3.
学校常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评价教学工作。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单用这三个量数去评价教学工作是不够的,有时又是不可能的。本文就平均分的标准分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过后,要进行分数统计,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要对每个班级的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但由于年级的不同,所教科目的不同,各科试题难易程度的不同,单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去进行教学评价是不科学的,有些又是不可能的。比如期末统考中,一个学校六年级的语文平均分是84分,一年级语文的平均分是96分,我们能说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好吗?显然不能。又如,一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招生》2006,(6):24-25
西北工业大学理科理科文科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省(区市)学校分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广东、海南文理科实行的是标准分,即文、理科总分各为900分;西北工业大学文科平均分未统…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幸读了陈庆宪老师执笔的《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一文(见《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2上),主要讲述了临海市杨灵君老师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优质课评选,执教《平均分》一课的简要过程。就整节课而言,杨老师紧紧抓住“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了“感受‘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过程,新颖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其中的一个片段,我认为处理得不好,杨老师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这是在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时,杨老师出示的一道练习题(:1)下图中苹果分成了4份,是不是平均分?怎样分才能使它…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标准分进行教育质量管理时.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已知各班级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要求年级或学校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平均分比较好办,只需把各班平均分乘上人数的和除以总人数即可.标准差就不能简单地把各班标准差的平均值作为年级的标准差,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求年级标准差,一种做法是用原始分数从头做起.这样不仅计算量大,而且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取到原始数据.如要求全区的标准差,要各学校都上报原始分就很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由班级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计算年级标准差的办法.设某年级有K个班级,每班人数分别为N_1、N_2、…、N_k,相应各班平均分为X_1、X_2、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用来评价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原始分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利用Excel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并利用标准分对学生同一次考试的不同学科、同学科的两次不同考试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还可利用标准分增幅对基础不同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贵刊今年第2期载有郭伟才同志《关于标准差和标准分应用的一次质疑》一文,对其中关于标准差问题拟有以下补充,请教是否妥当.该文指出:标准差反映了离中趋势,"标准差越大,表示离中趋势越大;反之,表示离中趋势越小",而"'拔尖'学生增多,学生成绩的标准差必然增大,这决不是坏事,而恰恰是好事",但标准差不能反映这个事实.为了能反映标准差的大小是由于底分因素,还是因为高分因素造成,是否可在计算平均分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防止的几个失误。1. 防止把“平均分”说成“分”。部编教材第三册第1页例1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例2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5个。讲解这两个问题时老师(特别是学生回答时)容易把“平均分”说成“分”,造成概念性错误。“分”是个大概念,它包括按比分(平均分是按比分中的特殊情况)和不按比分。这里讲的是平均分,即每份分得的数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2002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分上、中、下独家连续刊发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的“2001年部分高校在各省(市、区)录取本科生高考平均分统计”,供考生真报志愿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1.本表统计人数中仅含各科目应试卷种为汉语卷、录取类型为一般统考的秋季入学学生。不含少年班、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部分院校在新疆的录取统计中含民族预科班考生),内地西藏班统考考生;不含军事院校录取的考生。2.本表平均分为统计人数范围内的高考原始分总平均分或标准总平均分,不含考生特征分。3.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等五省区使用标准分;河南省、广东省分文理科(类);上海市仅统计使用上海卷的考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考分成绩统计中的标准分的概念,指出了标准分这一概念的作用,提出了利用标准分确定等级的考分限.文中介绍了作者用FOXBASE编的使用标准分概念进行中学全程质量管理的软件.  相似文献   

12.
学校统计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学生成绩的统计是教育统计的主体。本文以初中为例,试用FOXBASE设计完成了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系统,在实际操作运行上简便、可行。 一、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本系统的功能。根据学生成绩数据库中的数据,可完成总分、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分的计算及打印输出;可打印成绩表、排名次、查找、统计某分数段人数。  相似文献   

13.
何士祥 《考试周刊》2008,(17):112-113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科基础写作题的评卷工作。基础写作题的分值是15分,但考生的平均分不到7分,失分较多。笔者对考生在该题中常犯的错误归纳为以下10种,望2008年考生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5.
吴文贤 《新疆教育》2012,(22):51-51
现代教学测评中,上级部门考评一个学校的教学成绩,主要看一个学校各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而学校考评各班,也主要是看一个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一个班平均分,及格率则不是靠几个优生,而是决定于班上的中等生及后进生,这一大部分人的成绩有上升,一个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则上,而如何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成绩,又成了一个难点。因为这部分人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短,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的编排及特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教材在安排上分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包括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第二段是认识除法,包括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或者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些内容后面,安排了一次集中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体会生活里存在的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排呈现两大特点.1.加强了平均...  相似文献   

17.
我在刚接手新一届高一新生时,看到一个班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平均分为八十多分,心里十分高兴.但经过一学期教学,全班考试平均分只有五十多分,我感到非常意外.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是以上册认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几分之一为基础的,同时又为五年级教学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埋下伏笔,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学生若能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的表象,再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并把它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三年级上册平均分后得到的每一份都不足一个),同样的是一份,从不足一个到一个再到几个,这是为什么?这也从反面验证了现在平均分的对象不再是“一个”而是“一些”,如何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是错误记忆效应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研究认为情绪性项目的错误记忆更低,只有少数一些研究认为中性项目和情绪项目的错误记忆率没有差别.情绪状态对错误记忆的影响较为复杂,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自从记忆的精确性成为研究热点以来,绝大多数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影响着错误记忆的产生.负性信息虽然能更多地回忆出来,但同时也更可能出现错误.错误记忆中的激活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唤醒.高唤醒水平组表现出词汇决定任务中的简化趋势,出现了更高的错误记忆,而低唤醒组则没有表现出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认识分数"这堂课我曾听过很多次,里面关于平均分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与分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