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学识渊博、文采斐然,一生中,参与过多种报刊的创办与图书的编纂工作,也撰写出许多经典文章、传世之作。我们撷取其中反映先生编辑成就的期刊、著作名录,按时间顺序排列,供广大读者、学者参考、研究。1920年5月,《妇女评论》杂志,编辑。1921年1月,《文学旬刊》,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共同筹办。1922年1月,《诗》月刊,创办和主编(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档案学要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去阐释过去发生的一切,即便是在浮躁的市场氛围中,也应保持自己的专业操守,保持一份必要的职业冷静。当前,我们对档案管理实践的研究,要特别注意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全局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的很多管理理论的相关著作中,都是以领导者的理性行为为最根本的前提假设,对组织中领导者非理智行为相关的论述还较少,对组织中领导者的非理智行为认知分析更是很少涉及。本文借鉴海德认知平衡理论对领导者的非理智行为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喜迎十八大的报道日益升温,在坚持每日推出8个版特刊的基础上,相继在头版推出多个专题,不断为迎接十八大主题宣传书写新篇章,打造新亮点。2012年9月11日在“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栏目推出的“十年回眸·重大事件亲历”专栏,即是一个视角新颖、特色鲜明的专题性成就报道。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5日至16日,知名学者席勒(Dan Schiller)、默多克(Graham Murdock、米汉(Eileen R.Meehan)、斯帕克斯(Colin Sparks)、赵月枝以及卜卫、黄煜等,齐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参加新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理论国际研讨会,交流研究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批判理论的心得体会,商讨在中国推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理论学术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丁丽琼  邓绍根 《新闻大学》2023,(2):1-15+117
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连。1899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名字一同进入近代中国人视野,其简要生平及个别著作得到初步介绍。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恩格斯的专门介绍陆续出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对马恩关系认知的深入,恩格斯的独特贡献和个人价值得到凸显;1935年,纪念恩格斯的文章开始出现,关于恩斯格的记忆更加饱满丰富,强化了其精神价值与象征意义,“马恩列斯”这一“谱系”逐步成为“恩格斯”记忆的主导框架。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经历了初识、拓展、再认以及纪念等四个阶段,完成了其记忆的入场、觉醒、发酵与升华过程,体现了存储记忆向功能记忆的转化,呈现出记录中的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记录社会发展的一种原始性记忆符号或叙事媒介,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呈现出一体两面的趋势:一是通过记忆建构,维系与重建身份认同;二是通过记忆消解,抹去与隐藏个体差异。而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又与记忆和遗忘相伴相生,即档案选择性记忆以建构身份认同,同时选择性遗忘以消解身份认同。如今,身份认同话语从权力神坛转向更广泛的个体语境,这对档案事业提出了新诉求,即构建一个全景的档案世界,尊重个性、包容差异。  相似文献   

9.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鱼台县人,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他不仅在经学、史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造诣精深,佳作传世,而且在版本目录学方面,成就斐然,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0.
葛新月 《湖北档案》2011,(11):16-18
随着“城市记忆工程”的推进,学者对于“城市记忆工程”的研究也日益丰富。然而通过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学者对于“城市记忆工程”主要集中于研究地方“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情况,以及研究“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关系,对于“城市记忆工程”定义的探讨以及与文物部门的关系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李睿 《新闻记者》2023,(1):F0003-F0003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传播,从而转化为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真理性理论。立足新时代背景,尽管我国已取得重大经济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要想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庞大的社会力量,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13.
12月19日中午,北京市民史建刚驾车赴约途中,收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车载收音机里,电台正在对胡锦涛18日在纪念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术最有功于中国文化的,是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将主要论述清代校勘学家、辑佚学家臧庸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 臧庸的生平简介 臧庸初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终年四十五岁。臧庸曾拜校勘学家卢文 为师,“遂通九经三史,尤明小学”(阮元《 经室二集》卷五)。这为他后来成为校勘学家和辑佚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臧庸的高祖臧琳,是康熙时的经学大师,著有《经义杂记》等书。臧琳的治学思想对臧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初涉学术之门时,便产…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100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驾鹤西行,这是我国新闻学界的重大损失.笔者以为,新中国成立后,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新闻学者,有三位先生:方汉奇、甘惜分和早在22年前仙逝的王中先生.我有幸同这三位先生都有过亲密接触,梳理他们的人品、学品和学术成就,深感受他们的教益良多. 甘老1958年入党,解放后曾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0年起转入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学者开始关注到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会对城市本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破坏,而这种破坏不仅仅是针对城市建筑物的。因此,学界提出了"城市记忆"一词,建筑界、文化界、档案界等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探讨该如何保护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8.
在书评领域里最受关注的当代中国学者,2007年度是杨奎松先生,2008年度是徐贲先生。杨奎松的《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在出版之前多半会被资深出版人打人另册。作者在专业以外名声有限,内容以带有注释的学术书评为主,又没有学术出版基金赞助,这种书能够保本就已经不错了,谁想到它会获得各种媒体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9.
记忆的歧义     
尽管社会记忆研究没有学科限制,一般来说,知识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关注丰十会记忆论题,政治学或文化批评领域较少有人注意这个论题。2008年8月,在南京,两本带着新油墨气味的读物问世了。这两位作者都不是社会学者,而且两本似乎没有联系的书中,都有一点儿篇幅,涉及同一个话题。这里,我暂且擅自把这个话题叫做:记忆的歧义。  相似文献   

20.
一、理解中共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框架 1.两个隐喻,一个框架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甚至是吃力不讨好。国内有许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者,也有许多中共新闻史专家,我讲起来不一定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