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图书质量 重在编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要想多出好书,提高图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编辑的素质。虽然我国编辑素质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整体情况,特别是年轻编辑的素质仍然有些不尽如人意。先让我们看看2002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网络编辑的工作来看,大致包括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编排稿件、组织版面、设计网页、多媒体的制作以及策划专题等,这些工作,可以分为两类,即内容和形式。内容也就是新闻本身;形式就是承载内容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编辑出版现状,具体阐述了在新的环境下编辑如何学习、传承和弘扬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具体包括编辑工作也是教育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选稿,编辑要有主意,但不要有成见;为读者着想;努力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起创造,我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还有蒸汽机、电灯、航天飞机、力学三大规律、相对论、元素周期律等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发明成果。这些成果确实代表了一个科技时代的产生。于是,人们便把这些成果作为了“创造”的代名词。《辞海》便将创造一词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现在看来,这样理解并不全面。日本学者恩田彰教授在其著作《创造的理论和方法》中,列举了有关创造的83个定义,有代表性的定义为:“创造是人类智慧行为的一种,它通过对储存的信息资料做出选择和判断,产生出有新价值的东西。”我国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亦有不同的表述,有代表性的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产生新思想或新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过程。”这些定义虽然形式不一样,但实质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造有人说,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无外乎在作者创造成果——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加工处理,说“无名英雄”,说“为他人做嫁衣”均可,但谈不上什么创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6.
编辑即创造     
肖宏 《编辑学报》1990,2(1):11-14
从创造心理学角度出发,论证了编辑就是创造,是艺术再创造。要搞好编辑工作,运用创造性十分重要。同时,对如何培养编辑的创造才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杂家”,是“无名英雄”,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能否概括地表述编辑的本质呢?能否集中地反映编辑工作的特征呢? 本文不想论是议否,而试图对编辑创造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探讨编辑的本质特征,着意推动编辑工作理论和编辑学的研究。一、出版创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人们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8.
编辑创造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火 《编辑之友》1997,(2):43-44
我以为,创造,对编辑而言,源于时代的召唤。是时代,赋予编辑以创造的使命,当然,时代其召唤那些敏感的心灵,那些意识到自己在肩负着某种使命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当了编辑和走上文学道路的?说起来,话就长了。一、童年的向往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饶阳县滹沱河南岸一个常年被水淹泡的贫苦乡村。一九四○年春节后,我趟过带有凌楂的河水,到邻县安平二区夏里村完小去读五年级。这是冀中抗日根据地创建以后,在党的领导下较早办起的有小学高年级的一座学校,校址在村北口一个拆了菩萨庙垫起的高土坡上,两排十几间青灰色教室,就是用原来旧庙堂的砖瓦盖起的。当时,抗日政府没有编印出五六年级课本。算术、地理、历史用的是“七七”事变前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旧本,政治课学的是一种油印的《社会发展史》,语文教材,则是依靠老师和同学组成的《编印小组》自编自印的。我从三、四年级时就常“偷”读当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冲击,报纸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由此催生了传播方式的深刻革命。这对专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编辑版面、组织稿件,还要有较强的活动策划和读者沟通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也是一个专刊编辑所不可或缺的。专刊编辑要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一个好的专刊编辑,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与读者沟通  相似文献   

11.
编辑创造意识,是编辑在从事新闻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作水平等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反映编辑创造意识的最高形式。 编辑创造意识不是静止的,它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编辑选稿、组稿、编稿,必然反映出编辑的组版思想,而编辑组版思想又是受编辑创造意识所支配的。首先,支配着对稿件的筛选。编辑要全面考虑稿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儿出版社温航在《编辑之友》1993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一个编辑成熟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而独特的风格则源于创造性的编辑构思。编辑的创造在构思选题和审读书稿两个环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编辑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够提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新概念、新原理,新角度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只依靠现成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是要在现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理、再创造、多维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认识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的方法、设想和方案。能否在构思选题中运用创造性思维,除受知识结构、社会经验、思维能力等才能、才气的制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是首先要有参与的意识和创造的欲望,而这意识与欲望,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事业的热爱。 审读稿件中的创造,也需要编辑人员有积极的参与和创造意识。编辑不能把自己的劳动当成一种被动的和无创造的劳动。如果一个编辑在审读稿件时从未冲动过,那么,他是一个不幸的编辑。 说到创造,不能忘记灵感。创造离不开灵感。编辑的灵感应该说就是日常编辑敏感的升华。职业的敏感度越高,触发编辑灵感的机会就越多,如果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编辑灵感的进发就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编辑创造媒介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媒介传播史不难发现,每一种新媒介都把某种旧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因此,作为最古老的媒介:言语、文字、画面符号,几乎存在于一切后来者中.作为创构媒介的编辑人,要从时代主题的高度研究开发旧媒介的内涵,把旧的、美好的东西呼唤出来,用于新媒体的创构和发展,促进新旧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辑就是创造媒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编辑的语义学定义,论证从古到今的一切社会交流媒体都是经编辑活动创造的,编辑活动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策划、选择、优化、组合的每一过程中,编辑就是创造媒介。  相似文献   

15.
温航 《编辑之友》1993,(5):9-11
作家成熟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家的伙伴——编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样是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也有不同。这就是作家的风格在创作活动中实现,通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表现出来;而编辑的风格则是在编辑活动中完成,在编辑创造、作者创造和读者创造的有机合成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选择是指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根据需要对所提供的不同对象物,作出一定取舍的行为。本文这里所说的编辑的选择,是指编辑对众多的尚未转化为图书形式的各种理论观念、文学艺术、科技知识及其它各类精神产品进行鉴定、评价以及决定是否出版等一系列活动的一种特殊选择。图书出版是一种社会劳动。一方面,由于社会著译力量与图书出版能力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希望得到出版的著作手稿的数量总是超出实际出版的图书种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飞速发展,信息猛增,使得读者有限的阅读时间与巨大的信息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这一切都要求编辑对众多的书稿作出一定的选择。但是,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物件,虽昂价而不辞;高质量内容,虽长篇而竞读.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历来如此,期刊质量,也无不如此.期刊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站在学术研究前沿,助势学科发展.今年是本刊创办的第四十个年头,所幸这么多年的进程,已发展出一个健康的自我.想要获取成功,尚需分析有哪些失败原因,原因不一而足,但不重质量必在其间.  相似文献   

18.
19.
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既博且专” ,但“博” ,不可能无所不知 ,“专” ,也不一定强于作者。因此 ,发现并克服盲点 ,拓展知识视野是编辑人员永恒的主题。   一、常见的盲点1.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盲点编辑人员一般是先有自己的专业知识 ,然后再进入出版行业担任编辑。具有一门专业知识并不等于精通该学科 ,也不等于就能完全胜任该学科稿件的编辑工作。如一位学历史的编辑竟然认可了“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 ,殊不知“六朝古都”是指南京。又如一位冶金专业的编辑随意将有关混凝土材料学中的专业术语“高炉矿渣”改为“高炉渣”等等。…  相似文献   

20.
李存玉 《传媒观察》2002,(11):32-33
地市级党报在报业竞争中相对处于一种劣势,尤其是经济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因此应特别重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地市级党报提高自身竞争力重在与时俱进,练好内功。 地市级党报与时俱进,练好内功,关键是要做好“强身健体、舒筋活血”的文章。“强身”:强化产业意识,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自己,从而在竞争的大风大浪中抗得住“冲撞”;“健体”:理顺内部关系,建立一个高效运转、上下畅通、左右协调的领导体制,实行“统分结合”管理,减少内部“掣肘”,形成竞争合力,一致对外;“舒筋”:人才是竞争之本。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疏导情绪、理顺关系,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性;“活血”:加大改革力度,搞活内部运行机制,始终保持对外竞争的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