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是较含蓄的,在考场上的短时间内要想尽快理清思路,把握文脉,就要学会抓住文中的主要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把握主旨。1.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例如《荷塘月色》第一段首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它是全文的文眼。“不宁静”三字准确地概括出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抓住了此句就为很好地理解文章情感线索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是议论文段,一般在首句提出论点。例如…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作者“不宁静”的缘由就当前来看,“不宁静”是解读《荷》文挥之不去的情结。主流的看法认为“不宁静”是文眼,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对“不宁静”的缘由更是莫衷一是,要么从社会功利的价值范畴进行分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紧密相连,与作者当时所属的阶级紧扣;要么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认为是家庭的责任与重负,或认为是作者的妻子对作者的不理解,以至没有一吐衷肠的人……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甚至课后练习第一题同样给我们提供争议的观点,希望学生对此作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有必要在“不宁静”上作无尽的纠缠吗?散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宁静的梦     
许多影艺圈的人都说,1994年是属于宁静的,因为当时由她主演的影片《炮打双灯》、《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很棒!宁静更是因《炮打双灯》一片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加“熠熠生光”。而1997年对宁静来说,真是幸运的一年。去年9月在杭州,宁静获电  相似文献   

4.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破疑解。比如,《海滨仲夏夜》中,作者描绘了海滨宁静、优闲的生活场景,但不少学生并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想像不到、也体会不到大海那种宁静优雅的场面,对大海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深的感受。多媒体的应用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它能够通过画面把大海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的展示加深了学生们对大海的情感,激发了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能知觉到的贺兰山岩画的真实就是某种物体的形状,也即由一定的点、线、面要素组成的形式.有象性、节奏感和情感态度是一些贺兰山岩画能指层面的显著特征,并由此构成了其美感的宏观结构.一些贺兰山岩画千类万象,或实象或虚象,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其间充盈着动态的节律,既能带给我们以鲜明的静态节奏感和平衡、宁静感,又不断唤起我们的情感,愉悦我们.  相似文献   

6.
虚拟化的生产方式与分工机制、个体化的利益诉求、片段化的认识范式与急功近利的文化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引起了普遍的浮躁情绪.尊重劳动的价值,重拾生产性身体,感受劳动的喜悦,可以帮助人们回归久违的宁静与踏实.在劳动中学生以身体感知外部世界,在身体空间位移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身体的排他性劳作中感受美学冲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谋求劳动技能的提升,而在于通过劳动教育改善认识结构、开发潜能、丰富情感与情操、提升思想与灵魂.  相似文献   

7.
器乐演奏是一项极其富含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器乐演奏过程中,渗透着情感和理智,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演奏者,应该将热烈奔放的情感和深邃宁静的理智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完满地表现乐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一、分事宁静引出"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鸬鹚>的第一节,同学们都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现在让我们看着屏幕提示,再次一边试背第一段,一边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  相似文献   

9.
关于《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一般的观点认为是“这儿天心里颇不宁静”。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眼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那句话,也是最能反映怍者情感的那句话。《荷塘月色》一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而“心里颇不宁静”是不是反映这种情感的,说里面也含有哀愁尚可;说它有喜悦,则显然讲不通。 那么,将哪句话作为文眼更好呢?我以为应当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诗教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对前人诗歌观念及其具体运用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诗教不但基于<诗>的情感内容,也基于<诗>情感艺术的动人魅力.孔子的诗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伦理化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读书,就像听音乐一样,能够唤起我们内心一种高尚、朴素而宁静的情感。当我从喧嚣嘈杂的市区,回到宿舍尺方的宁静,静静品味着书的妙趣时,觉得生活还是很可爱的:从梁实秋的《雅舍菁华》到房龙的《人类的艺术》;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到王  相似文献   

12.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吧!读第一节.  相似文献   

13.
郑百苗 《辽宁教育》2003,(8):106-107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吧!读第一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孤独的刈麦女》中刈麦女的孤独、其歌声反映出的忧伤以及歌声引起过路者的共鸣等三方面,同时,结合华兹华斯的生活经历和诗歌理论探寻了这种忧郁情感产生的根源,并指出诗中反映的诗人在其长诗《丁登寺》中所提及的“聆听宁静的人性之悲曲”的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15.
在《荷塘月色》开篇,朱自清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的老师引用写些相关的背景资料,特别是结合文尾标注的成文时间,将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归结为“蒋介石叛变革命”、“社会黑暗”、“社会变革剧烈动荡”等,从而指导学生将该文的情感基调定为“淡淡的忧伤”。  相似文献   

16.
与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女诗人相比,陆忆敏的诗歌并不拥有众多的读者和模仿者,这与时代造成的审美风尚有一定关系,陆忆敏以其古典、优雅、宁静、节制的美学风格与当时女性诗坛的偏执、激烈甚至暴力相去甚远,这种风格与创作实践为当代女性诗歌写作提供了自我认同和自我反省的精神指向,从而也为20世纪最后20年内现代汉语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向度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侗族栖居之所适宜了侗族的生存需求,蕴藏着原始情感,寄托着精神信仰;神、人、鬼的“三界”在这里和谐相处;侗族在栖居中形成宁静的文化心态,其哲学意义是“阴阳”的相生相化  相似文献   

18.
黎阳 《课外阅读》2012,(6):11-13
这是前年的事了,当时我们家还住在离威克洛市不远处的农场。在这个宁静的乡间,有条伐木古道,野生动物很多。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和丈夫马克、大女儿安妮到户外散步时,突然听到有隐隐约约的  相似文献   

19.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是美国十九世纪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他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考德,这个宁静秀美的小城在当时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中心。十七岁时,梭罗在哈佛大学研习,受到当时在哈佛任教的超验主义诗人琼斯·成利(Jones Very)以及超验主义信仰者,国际法专家布朗逊(Bronson)的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背景,使一些妇女沦为妓女,在六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部分妓女之歌.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