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天夜里,男孩骑摩托车带着女孩超速行驶,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 女孩:"慢一点……我怕……"  相似文献   

2.
"怕委会"的全名是怕老师委员会,由七八人组成,全是处,厅级领导干部.这为什么"怕委员"成员是领导干部呢?  相似文献   

3.
随笔     
谁说女人怕老?我想男人更怕老。而男人中,又属30出头的男人,怕老犹胜一筹,怕老如同怕蟑螂小强一样,而且更令人不忍卒听的是,他们死皮赖  相似文献   

4.
最近外出采访,连吃“闭门羹”。几个被采访的对象,都是在当前改革中做出了成绩的先进人物。但他们对记者的采访,似乎都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忧虑,都表示不愿当“新闻人物”。他们怕什么呢?据了解,一些科研人员怕“树大招风”,怕惹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打扰了自己安静的工作、学习环境,影响出成果。个体户、专业户怕“乱蜂采花”,怕“露富”后引  相似文献   

5.
2000年至今,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先后对近500名捐精者进行了精子检测,他们大都是在校大学生。以2000万个/毫升的精子密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最近外出采访,连吃“闭门羹”。几个被采访的对象,都是在当前改革中做出了成绩的先进人物。但他们对记者的采访,似乎都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忧虑,都表示不愿当“新闻人物”。他们怕什么呢?据了解,一些科研人员怕“树大招风”,怕惹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打扰了自己安静的工作、学习环境,影响出成果。个体户、专业户怕“乱蜂采花”,怕“露富”后引来“揩油郎”。不给吧,人家会骂“为富不仁”,  相似文献   

7.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4):52-52
打不开 大宝和莉莉想要个孩子。他们去医生那里咨询,医生表示是可能的,并给这对夫妇一个瓶子,让他们采集精子和卵子,然后医生来给他们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方兴东和王俊秀在写IT人物的书,但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套雄心勃勃的书,更没有想到他们会用“史记”这个一语道尽千古事的词来做书名。所以在没有看到这本书这前,我始终觉得他们是在冒险,第一是怕他们冒盖棺论定之险;第二是怕他们过度表现人物的性格与传奇,而忽视了IT本身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别看电视台的记者们拍过高官,录过百姓,神气活现的,他也有怕的,最怕采访一种人--那些被誉为"祖国的花朵"的孩子,因为他们在答记者问时,俨然一副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架势,而说的却多半是正确的废话,不是"今天听了这场报告会,深受教育",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比较起来,湖南的侗族人更是吃辣的大王。侗家户户必备,人人离不开,餐餐不能少的,就是各式各样的辣椒。辣椒是浸透在他们的血液里,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我在基层新闻单位干了20年采编工作,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记者在基层受欢迎的程度大不如从前.过去是基层干部群众"盼"记者们采访,现在是"怕"记者采访.过去"盼",是因为记者能够吃苦耐劳深入基层,反映实情伸张正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与群众没有距离;现在"怕",是因为一些记者要出专版拉广告,要钱要物,甚至敲诈勒索."一盼一怕",真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清兵入关后,在对东北的开发上,对他们的"龙兴之地",始终存在着开发与封禁的双重矛盾.他们想开发东北,使之成为经济富庶地区,又怕关内汉人的移入破坏满人的风俗,影响旗人生计.这样,在东北移民问题上,左右摇摆,走了一条招垦--封禁--开放的"之"字形道路[1] 86.  相似文献   

13.
批评报道(或问题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记者手中的“重武器”。但许多记者却因此而招来不少麻烦,令他们十分头疼。尤其是企业报记者,他们把批评报道看作一块热红薯,想吃,但又怕烫手。其顾虑有两点,一是怕得罪被批评单位领导,给以后的采访造成困难;二是怕影响被批评单位的正常工作。这些顾虑是有一定道理的。企业报记者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如果批评了某单位,而这个单位的领导如果不明事  相似文献   

14.
杂交作为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却有人认为:杂文也许并不适用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有甚者.妄言"今后杂文注定要消亡".理由是"今后敌我矛盾总有消失的一天".他们并且举例说:" 反右派斗争中.报刊上锋利的杂文很多.自从整风转入整改以后.这样的杂文便不多见了."这样的杂文"不多见了.便"注定"杂文统统要消亡.这就是这些人推论问题的方法.至于"这样的杂文"以外的杂文之大量产生,在他们是不屑一颇的.还有一种人,他们多半是会享盛名的老的杂文作家.倒还承认杂文可以用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自己不敢写.说是"怕区分不清两类矛盾的性  相似文献   

15.
现在什么能让地方党政官页畏若猛虎?答,突发事件中的记者,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有失职渎职责任,怕被记者曝光.常驻地方记者站的缘由,笔者经常接触党政和宣传部门的官员,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胸.有关批评性报道,最好是有闻不报,最怕的是新闻炒作带来过度伤害,还怕"只监督不报道",因为近似敲诈,需要"灭火".  相似文献   

16.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意即人出了名并非是一件好事,往往要倒霉。比如,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会遇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害怕宣传自己,回避采访,他们常说的一句推托话就是:“人怕出名呀!千万不要写我个人。”笔者通过多年的采访实践,把人出名时的复杂心态归纳为“四怕”:一怕政治上遭冷遇。由于我们民族存在的某些劣根性,比如自私自利,嫉护心等,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这种不健康的复杂的社会氛围里,许多名人和先进人物不但出名而无利,还遭到种种不幸。笔者曾采访过陕北某县的一位女教师,她荣获过全国模范班主任。当采访她时,她竟忍不住地哭了,其原因是出了名反遭不公正对待,单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发现不少厂长对记者敬而远之,是企业怕揭丑而“影响”声誉吗?不是。是怕记者宣传成绩后,会给企业带来繁忙的接待任务吗?也不是!有些经济效益好的厂长怕见记者,是因为有个别记者不以记者为本,而是要资助,拉广告,让厂长为难。不少记者以拉广告、求资助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们一到工厂就先吹嘘自己  相似文献   

18.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变成了"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今年夏天,广药集团和香港加多宝的"王老吉"纷争不断,从最初的品牌归属延伸到后来对包装装潢专利和广告词的争夺。抛开这些纷争不言,王老吉力压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成为国内罐装饮料市场销量第一,"怕上火,喝王老吉"诉求直观明确的广告传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与一些重要新闻媒体相比,目前,一些地市党报遇到舆论监督难的现象. 首先,难在很多被监督的部门和领导片面理解"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只盼着报纸给他们锦上添花,把新闻舆论当成昭显自己政绩的工具.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存在着"不怕通报,就怕见报"的思想,对舆论监督采取消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曹林 《中国出版》2015,(5):24-26
分析几起新闻敲诈的典型案件,暴露的不仅仅是某些媒体的道德缺失和记者的职业迷失,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多重的灰色生存心态和状态。其一是少数媒体人的灰色生存心态,在"社会公器"和"商业机器"间的精神分裂;其二是监督缺失的灰色区域,"同行不互相批评"的潜规则使某些媒体人成为监督盲区,对新闻管制的反弹力使中国媒体人骨子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受害情结和烈士般的悲壮感,这种悲壮感更容易掩饰媒体本身的问题;其三是被敲诈者的灰色心态,政府和企业怕记者怕媒体怕惹事,见不得阳光的灰色心态纵容着敲诈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