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场域、资本、惯习”概念出发,对场域、资本、惯习与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联系进行探讨.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场域、资本和惯习的深刻影响,是行动者实践的产物,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要促进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统筹协调场域、资本和惯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场域的引导作用、资本的外部推动作用和惯习的内驱推动作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通力配合,培养人们的体育惯习,最终促成体育运动参与的常态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加速跨国界、跨文化、跨领域多边合作,体育在促进全球价值认同、实现跨域文化融合、消解全球利益冲突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体育参与全球治理呈现国际体育组织引导全球体育发展、职业体育引导体育产业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引导城市发展和人文精神引领大众体育发展等趋势。研究认为,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角色由“参与”向“主导”转变、地位从“边缘”向“中心”转移、方式以“单一”向“多元”转向,需以贡献中国体育治理方案、建立网络体育组织体系、形成体育合作治理模式、拓展体育治理参与范畴、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等举措,推进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向纵深化、持续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主体协同参与是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的应然选择。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依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借助Amos23.0软件构建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主体协同行为、制度体系与治理绩效间的关系结构模型,尝试理清三者间的关系与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协同参与行为与制度体系建设、治理绩效间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237、0.504,协同参与行为与治理绩效间关系路径系数为0.579,且P均小于0.001。结果表明:多主体协同治理行为对联盟、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会公众主体参与具有正向促进影响;跨域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对多主体协同治理行为、跨域治理绩效存在正向促进影响;多主体协同治理行为对跨域治理绩效存在正向促进影响。研究得出:1)治理制度体系建设规范与引导多主体协同参与跨域治理行为;2)多主体协同参与有助于提升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绩效;3)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绩效。据此提出了优化路径:1)构建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模式;2)培育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跨域协同参与文化;3)完善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体育治理正在发生变革,具体内容涉及治理问题、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变化。全球体育治理变革是一种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变革趋势是从国际体育组织自治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这种变革的动因有两种,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体育大国力量崛起对传统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形成补充和修正方案;二是,欧美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力量导致国际体育民粹主义兴起,力图扭转和阻碍体育全球化进程。全球体育治理变革带来以下挑战,如全球体育治理议题不断扩展、导致全球体育治理难度加大,国际体育制度复合型要素叠加、使得全球体育治理话语冲突风险加大,国际体育规则和规范的价值共识缺失、导致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冲突严重,西方国家强权政治、话语霸权盛行,导致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变革不确定风险增加。作为全球体育治理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应增强国际体育议题设置能力、切实提升全球体育治理话语权,加强国际体育话语平台建设,输出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方案,发展全球体育治理伙伴关系,共建国际体育规则规范的价值共识,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为更好的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协同主体作用, 从元治理理论视角,探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改革路径。研究认为:元治理理论具有指导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适用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正面临结构性缺位、能力不足、角色和职能模糊、政府元主体角色与功能发挥不足等现实困境,需要从 3方面改革推进。一是,通过制度供给、制定发展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元主体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培育和引导。二是,通过发挥理念引领、信息手段、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等合力,提升体育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通过提高公益意识、专业化水平、完善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强化组织公信力等,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三是,形塑定位准确、互动良好的政社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身背景下国民如何形塑健康生活方式成为重要命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社会实践视角切入,搭建“实践场域—实践资本—实践惯习”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及其形塑机制。发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实践归因联结了学校教育、家庭资本、社会关系与身体价值之四重维度,并且权衡实践中的参与便利性、相对自主性以及较强目的性而形塑个体的发展认知,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家庭与社会场域的体育实践形成身体惯习,奠定学校体育传统、家庭体育资源、社会体育活动、自我身体构建的实践基础,进而揭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塑机制,即基于理性认知的体育实践,让运动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7.
摘要: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治理对新时期体育发展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体育社团在参与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体育多元治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社团存在同构、虚化、边缘化等现象、治理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过渡衔接不畅、体育社团资源竞争不平等等问题。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的协商机制、资源的共享、民众意愿的柔性表达均会影响体育的变革。理想的治理状态、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治理的最有效实现途径。而实现体育治理的关键,是构建政府与体育社团间“共建、共治、共享”的双向互动治理模式;体育社团的脱钩、实体化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有效参与体育治理过程的主要因素;体育社团的独立、自治、法制化和规范化,是其成为体育治理中完全主体的重要条件;体育治理的最终实现,还需要转变政府“办体育”的观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顶层设计、完成制度化赋权、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实体主义的二元结构分析入手,认为造成这些质疑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体育外交陷入了“结构困境”之中,因此,通过引入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试图对二元结构进行超越,指出体育外交存在去语境困境、行动逻辑困境和行动成效困境,认为可以从场域结构关系、资本和习性3个维度予以超越。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路径突破:一是积极推动国际场域结构变革,充分利用场域位置和国际社会资本为中国赢得优势场域位置;二是打造中国处于优势位置的体育交往场域,推动合作共赢的体育命运共同体;三是充分利用中国的先赋资源,加强自致资源的投入,推进资本再生产机制建设,促进体育外交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为更好的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协同主体作用,从元治理理论视角,探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改革路径。研究认为:元治理理论具有指导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适用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正面临结构性缺位、能力不足、角色和职能模糊等现实困境,需要从3方面改革推进:一是通过制度供给、制定发展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元主体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培育和引导。二是通过发挥理念引领、信息手段、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等合力,提升体育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通过提高公益意识、专业化水平、完善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强化组织公信力等,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能力。三是型塑定位准确、互动良好的政社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为加快推进我国体医融合,促进全民科学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基于布迪厄场域论,以“场域—资本—惯习”三要素为逻辑主线,对我国体医融合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进路进行分析。体医融合实然困境包括:体育与医疗的结构差异、关系孱弱与体医融合的生成障碍,形成体医融合的场域壁垒;医疗部门经济资本受损、体疗制度资本乏力、复合型人力资本匮乏造成体医融合资本制约;传统医疗文化及医疗技术依赖,固化体医融合惯习。提出构建大健康网络, 打破体医融合场域壁垒;改革经济资本走向、完善制度资本、加强复合型人力资本培养,优化体医融合资本;消除体医融合惯习误识、摈除医疗技术依赖惯习的应然进路。  相似文献   

11.
以权力、动力和压力的三中心治理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理主体结构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研究现状、三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权力动力和压力中心功能定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三中心治理主体的结构问题.结论认为:科学地划分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力、动力和压力中心的三中心治理主体,分权使得治理主体或中心边界清晰,民主让治理主体拥有自由决策权和竞争,更易公共体育服务市场获得繁荣,法制约束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现实背景提出的重大倡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体育援助的总体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格局之变、理念之变和需求生变为中国进一步提升体育对外援助的影响力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体育援助领域话语权处于相对弱势、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和体育援助项目可持续性不强等诸多挑战。研究认为,中国应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切入点,从明确战略目标、推动结构改革和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着力构建新时代体育对外援助体系,提升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关乡村体育教育全局,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持内容,也是当前体育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场域理论为视角,以参加S省Z市“国培计划(2020)”乡村学校体育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了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探究其原因和对策。结果显示,现阶段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陷入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化”困境。场域边界限制、资本累积束缚和惯习冲突是其主要原因。提出破解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的对策,应从构建合作场域、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及推动行动惯习转换等方面入手,打造有利于乡村体育教师完成资本累积、惯习转换的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发展依托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梳理是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审视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立足多元主体协同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方法, 系统性梳理不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探寻校社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是校社合作中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主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体育合作的资源质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稳定策略需要把握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依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组织协同参与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政府设立制度保障,协调多元主体的行为策略;家庭理性参与治理,形成多方位合作治理系统;学校强化自主治理,实现长效化稳态治理格局;社会体育组织建立长远规划,实现资源要素“精准扶持”;第三方机构干预,实现管办评分离监管评估。  相似文献   

15.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基础,为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进一步现代化,遵循“治理共同体”范式,探寻青少年体育治理新格局。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育治理共同体的细分含义进行了梳理总结。建立了党委领导下,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构成的“一核多元”青少年体育治理共同体结构。阐明青少年体育治理共同体在责任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法治共同体以及智慧共同体方面的现实困境。从“责治”、“德治”、“法治”以及“智治”四个方向提出青少年体育治理共同体的发展对策,以推动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与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摘要: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以全球眼光吸收借鉴国外体育治理有益经验,不断提升和完善体育治理能力,从而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英国政府倡导的足球治理改革为基本脉络,对英国球迷参与足球治理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进入21 世纪,英国足球球迷公民意识逐渐得到复兴,球迷主动参与足球治理的意识高涨。以实现球迷参与足球治理为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依托于球迷基金会等组织,球迷部分实现了从“顾客”到“所有者”的身份转变,一定程度上达成了球迷参与足球治理的目标。英国球迷参与足球治理的成功对我国足球改革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我国足球治理应该具有超体育、超文化和超当下的视野和魄力,充分认识和依靠球迷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政府主导的多主体治理及多主体共同治理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中心的治理模式.按功能相似原则,将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划分为权力中心、动力中心和压力中心,明确三中心的角色、功能定位及其之间的关系.认为,分权使得治理主体或中心边界清晰,民主让治理主体拥有自由的决策权,法制约束体育行政部门和预防体育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在我国深化体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社团进入体育治理体系、成为体育治理的主体是必然的趋势,体育社团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对于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社团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及五位一体社会责任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体育社团在分享治理权力、资源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主动分担相应的责任。体育社团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关注体育社团自身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还应当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关注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相一致。提出了体育社团社会责任体系是由包括体育社团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社会建设责任、生态文明责任在内的5个子系统构成的五位一体社会责任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对治理与体育治理概念进行梳理,探讨体育治理主体的结构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政府部门力不从心,导致体育资源调节失序;市场企业力浅待育,导致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社会组织力弱难济,导致体育资源调动失能,是体育治理体系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构体育政府权能,为多元主体腾挪空间;有序体育市场参与,为多元主体重塑关系;扶持体育社会力量,为多元主体建立格局,从而发挥体育资源配置的最佳效应,最终形成多元共治的体育善治格局。充分调动多元力量参与体育治理,从而形成横纵向网络模式,使体育治理在目标差异、责权划分、利益分配中形成一种平等、协商、合作和参与的共治局面,为体育治理良性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框架,尝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思考中国足球困局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不仅是其自身场域内责权界定不清和关系处理不当所致,同样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惯习、其他社会场域的影响及中国足球乃至体育自身“资本”的相对有限性等诸多因素共同形塑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