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前畅想] 我们发现,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因为先前已有相关内容的涉及,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却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学时与其在"三角形内角和是否是180度"上争论不休,不如围绕"三角形内角和为何是180度"进行展开.在验证阶段,设置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其不自觉地运用推理、演绎、分析等多种手段,构建对"三角形内角和"结论由来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2.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知识的生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4.
卞静 《广西教育》2012,(9):47+52-47,5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5。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探索和验证的过程。教具准备:各种三角形纸片、课件设计理念:课前导学,抓住新知学习的切人点,把学生自然带入问题解决的情境,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力求实现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课前导学:导学指南见后《三角形内角和导学指南》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本文试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一、鼓励大胆猜想,寻求多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可以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拿出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说出它们的内角和都是360°(因为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要求学生把两张纸片都沿对角线对折,并剪开分别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见下图。教师让学生取其中一个,并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让学生在条理清晰的推理过程中尝试说理,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这是三角形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后续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这个定理证明的过程中,会涉及添加辅助线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知识思考不同的添加方法,从而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训练是引导学生由记忆型向推理型思维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几何初步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演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几何初步概念。下面介绍几个教学片断。 一、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1、剪拼演示。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得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图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渗透方法教学,凸显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结论的得出及规律的产生过程,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工作表,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果有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60度的角,剩下的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大家动手…  相似文献   

10.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五年制数学第七册第99—100页。)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知道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一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图片(三角形)、正方形纸、量角器、剪刀、挂图、直尺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四边形、多边形、正多边形的定义 ,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它们的有关概念 .2 .解释并会验证四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 ,会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能力目标】1.通过多边形定义及内角和学习 ,增强类化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 .2 .通过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 ,使学生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方法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三角形和多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分析研究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其中 ,以知识目标为主线 ,能力、情感目标渗透于知识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内角和”(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及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和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数学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对三角形认识的深化,是进一步求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如何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并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3.
吕燕  王敏 《黑河教育》2014,(11):72-72
正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实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学会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量角器、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剪刀。教学流程:常规口算。(小老师组织学生口算练习,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口算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口算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的运用;②初步体会添加辅助线证题,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初步体会思维的多样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129~131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会运用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的未知角。2.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测、动手操作和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1.师手举彩色三角形,认识它吗?对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自主回答: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分类……)【评析】让学生回忆上节所学的三角形的知识,为自主建构新的知识内容奠定基础。2.我们来做个游戏:教师用屏幕出示三角形,请学生猜猜是哪种三角形。【评析】前两种情况好猜,当…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顺学而教,课堂教学的重心必然从"发现规律"升级为"验证结论"——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之所以为180°的探究过程,让数学学习在建构中走向丰盈和深刻。  相似文献   

17.
<正>三角形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三角形边和角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等,并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探究、验证、归纳能力,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也较为熟悉,但是在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提升。因此,本节课力图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背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度量及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前课改的要求,真实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力图让每  相似文献   

19.
刘泽  王荣森 《辽宁教育》2008,(1):105-10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做好小初衔接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呈现整体性和一致性。通过对小初三次学习内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分析,在理解推理意识、推理能力表现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将学生的推理意识逐步发展为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